您的位置  饮食文化  食材文化

世界读书日丨《实用内科学》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4-2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实用内科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影响最大、出版版次最多的大型临床医学专著之一,也是中国医学界近70年畅销不衰的精品专著,被誉为“中国西塞尔内科学”。据悉,《实用内科学》最新版(第16版)目前正在最后的出版筹备中,将于今年9月正式面世。

该书第16版名誉主编陈灏珠院士生前曾说,希望这本陪伴中国医师成长的重量级医学教材能与时俱进,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为了这个目标,这本著作背后凝结了几代医学专家孜孜以求、严谨著学的心血。前不久,第16版名誉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林果为特别口述了一段成书历史,尤其通过自己参与的书中“血液篇”的编写工作,掀开了一段段不为人知的著书记忆。

我参与《实用内科学》(以下称“实内”)工作始于第10版(1997年),当时担任编委,我的老师丁训杰教授是副主编,全面领导“血液篇”的编写工作。当时丁老已是全国闻名的血液学家,在学术上造诣深厚。那时的血液病学为形态血液学,以临床和形态学为基础,考虑问题比较简单,编写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多。但到了第11版(2001年),丁老提出“要有所创新”。老的疾病分类是以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为基础,因此我建议是否可以在这里进行创新。丁老提出要细化,因此第11版就出现了造血干细胞疾病、红细胞疾病、粒细胞疾病、淋巴和组织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的分类。查阅国内当时的教科书和专著,这是鲜见的。

到第12版(2005年),因丁老病故,由我接替担任“实内”副主编,全面负责血液篇的编写工作。我接班后发现,传统的血液病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的形态血液学时代进入了以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现代血液病学时代,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法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因此,我们的编写工作务必要反映这一重大改变才算得上具有“先进性”。

从第13版(2009年)开始到第15版(2017年),我担任了“实内”三版主编,在陈灏珠主编的指导下开始全面负责“实内”修订工作,主要负责血液篇的编写。第13版出版后,我们发现“血液篇”的篇名如果沿用过去的“造血系统疾病”,显然不够全面。因此从第14版以后,就将其改为“血液系统疾病”。

在即将出版的第16版中,我担任了名誉主编,这是我“实内生涯”的退休。接下来,会把“血液篇”的编写工作全面交给陈彤教授。陈彤教授是华山医院血液科现任主任,第16版“实内”副主编,她曾在哈佛深造两年,华山医院血液科在她的领导下,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位已从2018年全国第30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23位。我的任务是承上启下,帮助陈彤副主编做好16版的修订。

最大的挑战

“血液篇”的历版修订,在学术上经常遇到且最大的挑战是“WHO(世界卫生组织)分型”的发表。WHO的一个工作组于2001年公布了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WHO分型,经过反复论证,于2008年正式出版第4版“WHO分型”,后又于2017年出版了第4版修订本。“WHO分型”不论是在疾病分类、诊断标准以及疾病实体的认识上都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并且为全球血液界所接受。每每这时,是否能跟上“WHO分型”,被视为《实用内科学》先进性的标志。

可是不巧的是,我们两次正式拿到“WHO分型”的发表时间,都正逢全书总审结束,分别是2008年的第4版和2017年的修订本。当时,第13版和第15版的“实内”总审已经结束,书稿都已然定型。怎么办?这可急坏了我们。大家只能连夜组织血液编委们在送北京出版社之前修改了不符合“WHO分型”精神的书稿。

为跟上“WHO分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血液病的分类。该分型仅涉及血液肿瘤,那其余许多普通血液病呢?参考《西塞尔内科学》(以下称“西塞尔”),该书把血液肿瘤都放在肿瘤篇,因而比较好处理。但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要跟上“WHO分型”,就势必需要独创。所以,从第13版开始,本书就采用了全新的疾病分类:贫血、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淋巴和浆细胞疾病、粒细胞和组织细胞疾病、止血与血栓。该分类一直延用到第16版。当然,相关内容尚有修订的余地,要由后人去发掘考虑。

最多的帮助

2005年,陈灏珠院士在人民大会堂《实用内科学》第12版首发式上,郑重承诺把“实内”打造成真正的“中国西塞尔内科学”。从此,“西塞尔”就成为我们编写“血液篇”最重要的参考书。

“西塞尔”有其明显的特色:编排高度灵活,图文并茂,还非常重视基本功训练,如将“外周血片”特别列为重要一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书非常注重文字的精炼,表达通俗易懂,有时一句话就可以把复杂问题讲清楚。有关血液病内容的章节数,“西塞尔”为29节,“实内”在第14版之前为69节。

因此从第15版开始,我们也着手为减少章节数而努力:如将再障、纯红再障、许多遗传性贫血纳入“骨髓衰竭综合征”节内,将缺铁性贫血、慢性病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纳入“低色素性贫血”节内,使第16版总的章节数降为63节。

“西塞尔”还非常注重“教学”。新版“西塞尔”每章后还附有多选题供给读者思考。因此,我们从第15版开始在“实内”增值服务栏目中增加了“疑难血液病临床和细胞形态学讨论”,每版10例。

最艰巨的任务

一直以来,“实内”全书字数逐版增加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编委会。几乎每版都要增加50万字左右,书愈来愈重,主编陈灏珠院士非常着急。鉴于此,我们在第15版时采取了一些措施,字数不再继续增加,但未根本改变局面。第16版,王吉耀主编下了军令状,要求血液篇从第15版的58万字削减到40万字。字数减掉十几万,但内容不能减,还要做到“什么病都能查到”。这不能不说是最艰巨的任务。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删减章节数(共削减6节),严格限定每节字数,实行“常见病多写,少见病少写,实用的多写,发病机制少写”的政策,将删去的少见病实行“组装法”纳入常见病章节内。

虽然下了军令状,但是控制作者写作的字数仍是项难事。我参加了第16版的一审和二审,共审稿21篇,但字数达标的书稿仍是少数,同时发现问题书稿6篇(即不符合编写手册的规定)。要解决书稿中的这些问题,我认为必须由主编和编委自己动手认真修改书稿。在我手里修改的书稿,不少要经过多达4次修改才能达标。这个过程中,大家深刻体会到审稿一定要仔细认真,有时要做到咬文嚼字的程度才能趋近完善。例如CML的名称,历版都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但国外都称“慢性髓性白血病”,国内公认文件也不一致。因此从第16版开始,我们将书中名称改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又称慢性髓性白血病)”。

总之,我们的路将会继续走下去,将会越走越好,去迎接“中国西塞尔”的明天。

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林果为(马燕/整理)

张方飞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萌宝当家 我帮妈咪钓总裁
  • 编辑:梦雪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