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美食养生  人群饮食

【看医改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1-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多年的医改经验表明,要减轻老百姓的看病负担,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必须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青海省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持续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医改以来累计投入945.81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5.6%,切实保障了各项改革工作的落实。

然而,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相比,财政始终是青海省的阿喀琉斯之踵。如何在提升财政对医改贡献比的同时,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参与医改的积极性,是“欠发达地区”绕不过去的必答题。

德桑泰的心情舒畅起来了

在海拔4300多米的高原上,果洛州甘德县青珍乡中心卫生院是当地许多居民开汽车、骑摩托车、步行前往的目的地。

这家卫生院位于茫茫大草原中,周围只有几栋房子。青珍乡平均海拔4500米,下辖6个牧业村,常住人口6244人,面积却达131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到5人。

“现在居民大多分散在夏季牧场,等气温进一步降低,他们就回来过冬了。”卫生院院长德桑泰说。

“以前一周接诊的患者,两个巴掌数得过来。牧民小病扛,大病卖牛上西宁。”德桑泰说,卫生院曾被视同“卖药的”,因为“大病看不了,小病不用看”,“有的牧民胃疼,不肯挂号诊断,只说‘大夫,给我来一盒药’。”

自从开展远程诊疗,推广中藏医适宜技术,实行药品零加成之后,卫生院的功能齐全了,业务量提升很快。“检验室平均一天十几人次的业务,DR检查一天少的也有五六个,中藏医馆更是受欢迎,每天吸引很多患者。”这样的改变让德桑泰的心情舒畅起来。

而实际上,在几年前,德桑泰没敢想象卫生院能获得发展。“一年卫生院的收入也就20万元左右,大部分都是药品费用,零加成之后左手进右手出,基本没结余。”

卫生院没有结余意味着只能完全依赖财政供养,但编制不足、辖区面积大带来的公卫服务任务重等,又让卫生院迫切需要聘用更多人手;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不断加大,卫生院开设了理疗科、化验室、心电图室、B超室,一些医技岗位更是需要通过聘用来进行补充,并提供可以留得住人的待遇。

医疗机构内在活力涨起来了

这些难题仅靠德桑泰自己挠破头是解决不了的,然而眼巴巴盯着县政府也作用不大,县政府只能眼巴巴盯着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卫生院找到适宜自身发展的路径,才是根本出路。

2017年,《青海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出台,明确“到2020年,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给卫生院的发展指明了路径。

“中藏医传统疗法对风湿、关节炎等高原常见病十分对症,牧民对此也不陌生。”德桑泰介绍,中藏医适宜技术符合“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定位,能够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而且医保将绝大部分中藏医适宜技术纳入报销范围,牧民花很少的钱就能及早进行治疗”。

瞄准了发展的切入点,德桑泰积极组织卫生院人员外出学习技术,带回适合当地牧民的针灸、艾灸、坐浴、涂擦等中藏医特色疗法,配上智能通络仪、中药熏蒸机等仪器,减少了高原牧场上被病痛折磨的身影,也让卫生院发现“技术越来越值钱了”。

据了解,去年青珍乡中心卫生院的收入超过200万元,其中来自药品的收入不到20%。卫生院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可以提升人员待遇,留住乃至吸引人才。“我为什么留在这儿啊?”在卫生院DR室,医学影像技师普华太侧着头想了一阵子,除了使命感外,也肯定了待遇所起的重要作用。他现在“每月能有六七千元收入”。

以患者的需求为切入口,激发内在活力,成为青海省医疗机构的普遍选择。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张世花介绍,医院的中医适宜技术中心共开展了103种适宜技术,同时加大对康复科的投入建设力度。“这些诊疗项目既合老百姓的胃口,也管用、起效,同时还能促进医院发展。”

“腹腔镜手术的比例逐年提高。”西宁市湟源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马明介绍,该院已完成7000多例胆囊腹腔镜切除术,其中难度系数较高的单孔腹腔镜手术完成了200多例,一些原本要到三甲医院的患者转而到这里接受手术,重点学科建设和新技术开展促进了医院的发展。

符合省情的医改路宽起来了

实现合理就医、分级诊疗,是一个需要耐心的漫长过程。“但如果没有探索和改革的精神,没有迈出第一步,那我们就没有机会走到终点。”观察青海省医改进展的相关人士表示,在物质基础相对薄弱的条件下,青海省多年来对医改的“澎湃激情”显得弥足珍贵。

2013年,青海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覆盖省、市(州)、县、乡四级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制度。尽管当时出现了一些“改革不适应的症状”,但后续通过组建多种形式医联体、精准化对口帮扶、人才培养培训等措施,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下沉,至今不断巩固具有青海特色的分级诊疗制度。

2016年,青海全面推开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成为全国首个按《全国医疗服务项目规范》(2012年版)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省份,并已全面取消各级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新的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不断健全。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青海省先后4次扩大大病救治的病种范围,由9种扩大到35种,以县为单位,按照“一人一策”的原则,对大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和动态追踪管理,救治率达到100%。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青海坚持党政齐抓共管,把综合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省委书记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动改革,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省医改领导小组组长,一名省委常委和副省长任副组长,具体抓落实,建立高位推动医改工作的机制;累计出台符合省情实际的主要政策措施300多个,为完善医药卫生领域治理体系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经过改革实践,青海的医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实际、惠及高原各族人民的特色医改之路。”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叶龙杰 本报记者 何君

编辑:杨真宇

审核:曹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