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美食养生  饮食常识

德阳试水职业技能“项目制培训” 对接市场现学现“卖”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9-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本报记者 余如波

  9月8日不到6点,绵竹市清平镇居民李英已经起床,经营自己在镇上的小吃店。每到周末,大批游客来到清平,她要忙到下午两三点才能休息。

  今年四五月间,绵竹市人社部门在清平开办小吃制作培训班,免费为100多名学员授课。李英从中学到了不少手艺,并于一个多月前开起了这家店铺。

  去年6月,德阳印发《职业培训项目制管理实施暂行办法》,试水“项目制培训”,探索整建制购买职业培训项目之路。

  项目制培训与传统职业技能培训方式有何不同?实施一年多以来效果如何?记者展开了探访。

  学时灵活,培训内容“随行就市”

  “展展眉,笑一笑,摸摸头;交叉胸,顺时针,旋转肚……”9月3日下午,由广汉市人社部门主办的“母婴保健师”项目制培训,正在广汉市区一所培训学校举行,教师一边讲授“婴儿抚触口诀”,一边指导学员利用婴儿人偶实操。

  来自广汉市连山镇的张润英,就是50多位学员中的一员。“因为照顾小孩,我暂时没有上班,参加这个培训班,就是想今后年龄大了也能找到工作。”

  此时,不远处另一所培训学校的“家常菜制作”培训班,飘出鱼香肉丝的香气。这所学校的招生办主任、高级厨师向雷翼介绍,不少参训学员打算在餐饮领域创业,也有些正在经营小吃店、餐馆,希望通过培训提高厨艺、丰富菜品。

  “随着培训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长期以来所推行的职业技能培训方式,逐渐显现出培训周期长、培训内容陈旧等弊端。”德阳市人社局职鉴科科长曾文力介绍,在确保实效的前提下,“项目制培训”打破国家职业标准里原有的教学模块、培训学时限制,给培训机构、参训学员及企业一定的调整权限,尤其注重培养学员动手能力。

  项目制培训班,时长控制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内容主题则“随行就市”灵活调整。例如,什邡市马祖镇结合文旅发展举办“本地特色小吃”培训班,传授13项早餐、热菜、甜品等制作技艺;中江县、罗江区等以贫困家庭子女、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为重点人群,开展民宿管理、民间手工艺、家庭服务等培训。

  对接市场,优秀学员月入上万元

  “项目制培训”紧贴市场需求,不仅吸引了众多德阳市民参与,也激发了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前述“母婴保健师”培训班,去年至今已开设14个班次,累计培训三四百名学员;“家常菜制作”培训班也在广汉市松林镇、小汉镇等多次举办。

  时间紧,学员多,如何保障培训效果?“项目制培训”以严格的考核机制倒逼。以“家常菜制作”培训班为例,向雷翼介绍,每位学员的费用由培训机构先行垫付,考核合格后,机构再向人社部门申领补贴。曾文力说,“培训结束后,考核合格率低于50%的,不给予培训补贴,并取消参与项目培训的竞争性评选资格1年。”

  与此同时,不少培训机构还进行“校企合作”,为用人单位输送合格人员。“家常菜制作”培训班所在学校的外墙上,常设有一面“人才招聘信息栏”,本地企业不定期发布厨师、电工、焊工等用工需求,职位、薪酬等一目了然。

  “母婴保健师”培训班同样与家政服务公司建立了联系。广汉市雒城镇下岗女工叶林,参加培训后在成都当起了育儿嫂,如今每月收入上万元。“即使做住院育婴师或者月嫂,月工资也有四五千元。”“母婴保健师”培训班班主任陈韵茹说。

  李英利用在培训班上学到的技能,卖起了米粉、面条、抄手、水饺、包子等小吃,暑期等旅游高峰期一天的营业额超过2000元。“我在家乡创业,没事时也可以给孩子、给家人做些好吃的,何乐而不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