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烹饪技巧

高跟鞋穿多了真不好吗?中国人一千多年前就开始穿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2-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近来,有研究表明,高跟鞋会导致女性的足部变形。

譬如:一个16岁的小姑娘,迷恋穿高跟鞋且穿鞋必定高跟的话。那么,15年后,即这个小姑娘31岁之时,她便只能借助拐杖走路了。这个说法,在网络上称为“高跟鞋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女性的恐慌。使得一些爱美,爱高跟鞋的女士们陷入了空前矛盾的境地:穿与不穿,都是一个问题。

其实,高跟鞋在中国历史上早有记载,并不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最早有关于高跟鞋的记录,应该是在周朝。

那么,“古代高跟鞋”长什么样子呢?和现代高跟鞋的区别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由于年代不一样,世人的审美观便会有区别。女人穿鞋,自然不会只是为了满足走路的功能,更是为了遮掩缺陷让自己“步步生莲”。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各朝各代不同的“高跟鞋”,品一品女人审美的足迹。

《玉台新咏》这本书中,记载了《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这首诗:

美人称绝世,丽色譬花丛。

经居李城北,住在宋家东。

教歌公主第,学舞汉成宫。

多游淇水上,好在凤楼中。

履高疑上砌,裾开特畏风。

衫轻见跳脱,珠概杂青虫。

垂线绕帷幔,落日度房栊。

妆窗隔柳色,井水照桃红。

非怜江浦佩,羞使春闺空。

诗中就有关于高跟鞋的形象描写:“履高疑上砌,裾开特畏风。”哈哈……脚都还没有抬,看着就让人觉得像上了个台阶。这1500多年前,梁朝的女性是要穿多高的鞋子啊!想想不就是古代版的“恨天高”吗?

唐宋时期,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最繁华的朝代,“高跟鞋”自然是少不了的。

宋代人米芾在《唐文德皇后遗履图》中,描述了长孙皇后的鞋子“以丹羽织成,前后金叶裁云饰,长尺,底向上三寸许。”这种鞋子的高度达到了3寸多,下底又窄又小的鞋子叫做“晚下”,意思就是:告诉穿鞋的人,穿了这种鞋子,抬脚放下时一定要慢慢来,因为,这鞋很高很危险。

在唐宋时期,这种鞋子在宫廷贵妇,大家闺秀圈里很是流行。这种鞋底,很像早几年日本流行的松糕鞋,脚底厚厚的像块大砖头,看起来很有沉重感。但是,女子穿上它,瞬间便长高了近10厘米,身形看起来也高挑修长了许多,所以,合适“妇人短者着之”。

自然,有高跟鞋就有低跟鞋,在唐宋时期,不是高跟的鞋子,都叫做“远游履”,约等于现代的运动鞋。

到了明朝时期,是对女性要求最高,身心荼毒最深的时代,女子穿衣着鞋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走路”,或者遮掩缺陷,让自己“步步生莲”这一目的。当时,要求女性穿衣,犹如现代阿拉伯女性一样(除了没有要求把脸包起来),要把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包裹起来,不能让别人看到。

可是,既要包裹得严严实实,又要灵活机动,便于走路行动。这要怎么办呢?伟大的妇女同胞们发挥了无限的智慧,做到了既满足男性同仁的恶趣味,又最大限度的给予了自己方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