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四季饮食  春季饮食

给武汉病友录制一封公开信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3-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给武汉病友录制一封公开信

“每天在深深的隔离病区内,握着您的手,方知您的孤独与无助,这种感触时时刺痛着我们的心灵。我们用行动及细致的护理服务把全国人民的爱传递给您。”

近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十七、十八病区内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都听到了这一封饱含深情的公开信。

“为了缓解隔离病区患者的心理压力,也感谢病友们对我们的信任、关爱,我们就商量给病友们写一封信。”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副领队、护理部副主任曹英娟说,由于我们病区的老年患者多,看起信来不方便,就请湖北和山东电台的主持人分别录制了武汉话和普通话两个版本。

“放给病友们听的时候,他们都非常高兴。当我们的手再次握在一起时,我们感到了他们传递给我们的力量。”曹英娟说。

“你是80后,应该挑大梁了”

2月6日晚,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令后,齐鲁医院当晚组建由131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第四批援鄂医疗队;2月7日,医疗队抵达武汉;2月9日,整建制接管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十七、十八两个重症病区。

“没想到妈妈先打来电话催我报名。”齐鲁医院放疗科护士王娅琳,在英国学习护理专业后于2010年回国,“妈妈在电话里说,你是80后,应该挑大梁了,关键时候就要冲上一线。”

已经退休的娅琳妈妈也曾是一名护士,护龄将近40年,参加过唐山大地震的医疗救援。

“我们娘俩想到一块了。”当王娅琳听到齐鲁医院要派出第一批援鄂队员的消息后,就报了名,可由于当时的专业条件限制,没被选中。2月6日晚,她如愿成为援鄂第四批队员。

王娅琳至今还记得她进病房时说的第一句话:“叔叔阿姨好,我们是山东齐鲁医院的,要接管这个病房,请对我们有信心,也要相信国家。”

从当初得到要接管1个病区的信息,到实际要接管2个病区,王娅琳和她的队友们当时的困境是:按照配置标准,他们仅有1/3的力量,远达不到配比人数。

怎么办?医疗队紧急开会分析患者病情,商讨对策,争分夺秒提出“齐鲁方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玉说,由于病区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多、病情重、年龄大、抢救多等特点,医疗队把病区分为重症区、危重症区、极危重症区。这样的分级、分区管理,使每个病人都能有相对固定的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同时,按照齐鲁医院的模式,设定三级查房制度,规定主任查房、副主任查房、主治医师查房的频次、时间,以及查房方式、护理交接班流程和时间节点。

根据实际运行状况,医疗队又在有序排班的基础上,把临床医生分为医疗质控小组、院感控制小组、医疗创新小组和医疗应急小组4个组,层层把关,在基本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强化患者的综合管理,关注患者共存的慢性病、基础疾病的治疗细节,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这些措施有利于治疗方案的贯彻和落实,同时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提高了救治效率。” 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第十七病区主任胡昭说。

“我们需与生命相爱”

“好喝吗?再往下咽,很好,这是我们护士长专门做的,尽量多吃点,咱好得快。” 这是发生在重症病房内的一幕。如今,给患者喂食流质食物,已经成为常态化。

医疗队接管的2个病区,都是危重症患者,其中7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30%~40%。曹英娟说,营养支持对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十分重要,但刚来的时候,由于当地物资条件有限,很多营养计划无法实现。

为此,大家绞尽脑汁,为了给病人增加营养,就把齐鲁医院大后方送给医护人员的破壁机、匀浆膳、牛奶、鸡蛋、水果、方便面等设备和食品,拿出来给患者。

“因为患者太多,营养品当初只能优先送给体质较差的重症患者。”曹英娟说,大家齐动手,根据营养需要,用料理机把鸡蛋、青菜、肉类打成老人喜欢喝的粥,这样一来患者的营养就能保证了。

“虽然岁月以荒芜与刻薄相欺,但我们仍需与生命的慷慨和繁华相爱。”正如信中所言,“齐鲁人”在这里全力以赴。

2月28日,经过各项检查后,医疗队认为一位62岁的患者有“炎症风暴”倾向。

“炎症风暴”是细胞因子的过度反应,虽然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并不多见,但却是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重要节点,同时也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一个原因。

经过讨论,医疗队决定采用“人工肝”,也就是血液净化系统,尽快救治患者。由于没有所急需的仪器,医疗队决定向在同一栋病房楼里的李兰娟院士团队求助。

10分钟后,李兰娟院士团队的朱梦飞赶到,在征得患者同意后,齐鲁医院和浙江大学第一医院开始了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首次正式合作。查房会诊,检测指标,准备血浆和仪器,为患者进行血液灌流------经过6个小时奋战,顺利完成了各项治疗。后来,又血液净化治疗3次,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各项指标趋于正常。

曹英娟说,高水平团队协同作战,多学科专家联合攻关,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时常发生,大家共同的目标就是治愈患者。

同事都是最可爱的人

负责十八病区医疗队员的办公区,位于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8号楼19层。打开办公区大门,鞋消毒、衣服表面消毒、多次手部消毒,在护士的指导和帮助下,记者穿上隔离衣进入走廊。

一间办公室内,一位医生边下医嘱,边嘱咐身边的一位护士要多带套设备以加强防护;另一间办公室内,有几位护士正在准备交接班进入隔离区。

队员在忙碌中。曹英娟见缝插针地给记者介绍着:这是张秋洁护士长,管物质保障的;这是张艳艳护士长,管护理质量的;这是麻醉科的杨绍忠,病区第一个有创气管插管就是他做的;这是心内科的孟晓;这是急诊科副主任菅向东-----记者很想看到他们的真正容貌,但都戴着口罩、穿着隔离衣,以后再见到,依然不认识曹英娟心中这些“最可爱,在抗疫一线有不少感人故事”的同事们。

为了保护医护人员不被感染,医疗队下了不少功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