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四季饮食  秋季饮食

用瓜子消解严肃,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关注《学以致其道》,更多精彩等着您

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來自網絡」

中国人有一项无师自通的本事,便是嗑瓜子。

故事里女人爱嗑瓜子,那倚在门框边,挑起一粒瓜子塞进嘴,再“嘚、嘚”两声吐出皮的姿态,竟也有些妩媚动人。

平日里闲人爱嗑瓜子,过去的戏馆茶楼,今天的客厅餐席,总要备点瓜子才行。瓜子一抓小嗑一唠,再羞涩的人也能滔滔不绝。

外国人不懂中国人为什么爱嗑瓜子,其实这是一种潇洒的处世哲学。

毕竟再怎么严肃的事儿,随着一“咔”一“呸”,也就被消解了。

如今被我们当做寻常零食的瓜子,在从前,是带点香艳意味在里面的。

比如过去有首俏丽小调:

“瓜子嗑了三十个,红纸包好藏在锦盒,叫丫鬟送与我那情哥哥。

对他说:个个都是奴家亲口嗑,红的是胭脂,湿的是吐沫,都吃了,管保他的相思病儿全好却。”

@discoverhongkong

一盒“红的是胭脂,湿的是吐沫”的瓜子仁,也算定情信物。女方含蓄,送了亲手剥的瓜子,也就暗示了“吾心有子(你)”。

后来这种暗示渐渐就成了民间习俗,发展到今天,成了必送参加婚礼的宾客一份瓜子。

这种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尚未有明确考据。但在话本中,总是爱用嗑瓜子来展现女性的万种风情。

最爱嗑瓜子的应属《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毕竟她一登场,就是倚帘嗑瓜子的形象。

“这妇人每日打发武大出门,只在帘子下磕瓜子儿,一径把那一对小金莲做露出来,勾引的这伙人,日逐在门前弹胡博词、扠儿鸡。口里油似滑言语,无般不说出来。”

传统的美人,是园林中扑蝶,桐荫下喝茶,但潘金莲却是帘下嗑瓜子,没有了高贵,却足够生动,也能引人百般遐想。

@manvinkk

嗑瓜子的潘金莲,才是有灵魂的潘金莲。

《金瓶梅》中有十余处描写瓜子的片段,多是出现在潘金莲身上。她用瓜子儿消磨时间,用瓜子儿等候西门庆,也用瓜子与姐妹闲侃。

甚至到了最后,她被月娘驱逐,寄人篱下时又遇武松,还走到屋里,为他做了盏瓜仁泡茶。

@lbites_my

不过潘金莲是世俗美人,嗑几粒瓜子更显活泼真实。若将瓜子和大家闺秀置于同一场景,则是别一番风情。

《红楼梦》曾描写过一段尤二姐打趣妹妹, 要她嫁了宝玉。尤三姐见旁边有人,便不回话,只低头磕瓜子,是含羞娇俏状。

最有趣的要属林黛玉嗑瓜子的场景。在第八回中,宝钗劝阻宝玉喝冷酒,黛玉却“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

当清冷的黛玉,嗑起了带着烟火气的瓜子,笑观桌上的吵吵闹闹,反而更能衬托其孤高。

作家爱描写女性嗑瓜子,不只是为了其中的风韵,更是因为这个微小的举止,更能展现她们的无力和无奈。

芥川龙之介曾在短篇小说《南京的基督》一开篇,描写了一个嗑瓜子的少妓。

“当她再把视线移开时,总会长叹一口气,然后垂下那穿着失去了光泽的黑绸子上衣的肩膀,再次百无聊赖地一颗一颗去嗑那西瓜子。

这其中是妩媚,是娇俏,也是幽怨。

一粒瓜子,也可藏百种情思。

走出闺房,瓜子便是个偷闲的好事物。在苏东坡写给王元直的信中,说自己理想的生活是与朋友一起坐在家门前,吃瓜子炒豆。

“与君对坐庄门吃瓜子炒豆,不知当复有此日否?

与好友相会,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天南海北胡侃,这是闲人才配有的自在。

不知从何时何人开始,瓜子配茶,成了一种习惯。有句俗语是“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乌龙”,嗑把瓜子,饮几口茶,闺中小姐们爱,普罗大众也爱。

《金瓶梅》中就有写过诸多茶泡瓜子的吃法,如「梅桂泼卤瓜仁泡茶」,又或「瓜仁栗丝盐笋芝麻玫瑰泡茶」,还有潘金莲为西门庆泡的那碗绝世奇茶——浓浓艳艳芝麻盐笋栗丝瓜仁核桃仁夹春不老海青拿天鹅木樨玫瑰泼卤六安雀舌芽茶。

@ubyang

再后来茶和瓜子的组合渐渐出现在茶馆和戏楼中。想找点消遣的闲人,便聚扎在这种地方,“格格呸呸”地消磨时光,让瓜子更有了“闲”的意味。

人们爱嗑瓜子,据丰子恺的分析,是有三点:一、吃不厌;二、吃不饱;三、要剥壳。

它有一种非甜非咸的香味,能引逗人不断地要吃。

它分量微小,醉饱之后,咬一下瓜子可以再来开筵大嚼。

它要剥壳,像一种游戏,适合于有闲阶级的生活,可让人们愉快地把时间消磨。

@milky_catcat

在过去,寻常人最闲的时候便是冬季,不必务农干活,聚在一起嗑瓜子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情。

吴越地区的《岁时歌》里这样说道:“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种地下秧子,四月上坟烧锭子……”

可见在万物冬藏的一月,炒一炉瓜子才是正经事。

@moodzpix

长此以往,瓜子就成为新春佳节的必备食物。写自乾隆年间的《帝京岁时纪胜》中,便记载了北京正月里的各种声音,“卖瓜子解闷声,卖江米白酒击冰盏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良可听也。”

到了今天,瓜子早虽已不只是女人和闲人的专属,但它依然摆不脱“闲”和“闹”的气息。

我们仍把它作为果盘中的一种,摆在客厅款待客人。只要有一把瓜子放在那里,似乎就有了有了闲话家常的气氛,也能防止接不上话的尴尬。

而春节期间客厅瓜子壳一地,踩上去一阵“噼噼啪啪”的脆响,亦可算是种年味。

有西方人得知中国人爱嗑瓜子,十分不解。他们更喜欢吃已剥好的瓜子仁,要是还得自己嗑,岂不是有种吃鸟食的感觉。

他们不懂。瓜子要是不嗑,那还有乐趣吗?

在一个叫《老鼠什么都知道》的漫画里,作者“严肃”地讨论了瓜子之于人类的意义:

嗑瓜子,其实是一种潇洒的处世哲学。

用一颗闲心,来面对生活中的沉重。

这样一来,再严肃的事儿,也在一“咔”一“呸”中,被消解掉了。

-参考资料-

《瓜子臆想》胡淳艳

《嗑瓜子的历史与习俗》李昕升/王思明

《〈金瓶梅〉、〈红楼梦〉之瓜子考》张箭

《潘金莲嗑瓜子:唇齿间的万种风情》齐婴宁

-特别鸣谢-

封面@manvinkk等

温馨提示: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