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美食资讯  国外美食

舌尖上的自媒体内容下沉式发展变现之两极分化趋向明显

  • 来源:互联网
  • |
  • 2018-04-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无论是日食记还是曼食慢语以何种高大上的形式出现在面前,它吸引用户的核心依然是制作食物本身,打造美食的品质感同时兼具视觉享受,提升用户光看做饭时的心理体验。

  对于众多吃货而言,,唯有美食不可。随着前几年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热播,将食物的制作过程剪辑成视频,人们对于制作食物也有了更多的关注,食物也不再是单纯的味觉享受,煎炸汆炒间也成了一种视觉享受,更是承载了人们情感的寄托。

  同时,在短视频行业用户和内容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今年,快手、抖音、微视等内容平台聚焦在内容的质量、独家性和垂直性这三个方面去做补贴和激励。从内容层面上看,结合市场需求,所上传内容不断细分,种类更加多样化,其中美食制作的短视频内容成为了其中一个重要组成的部分。那么,这些舌尖上的自媒体是否如他们所做的菜品一样“活色生香”呢?

  纵观如今短视频平台上的美食自媒体,走过浅层试水的初创时代,正在将内容的深、品牌化的推进当中,个人自媒体品牌特色日益凸显,或是“阳春白雪”,或是“下里巴人”,差异化日渐明显,所针对的圈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于年轻人来说,下厨做饭,不仅要味道可口,更追求菜品的高颜值,来拍照发朋友圈进行互动,上升到了社交层面。

  而日食记、Amanda的小厨房、厨娘物语、日日煮等这一系列美食自媒体所生产的内容美感与美味兼具,追求美食的品质感,提升用户做饭体验。与此同时,这一类别的自媒体平台在形式和内容上也在做出区格感。

  就拿罐头场文化旗下的日食记来说,在早期,视频内容主要是姜老刀和白猫酥饼生活在一起,精心制作各种美味的点心和料理,让每一个人和小猫都找到了归属感,一人一猫的内容治愈了很多人的心和胃。

  而近来日食记的内容开始呈现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内容取材方式,为特定的人做一道特定的菜,比食物本身更重要的是,包裹着主人的用心和。从早期用食物治愈孤单感到如今有猫有友的烟火气,这不仅仅抓住了受众的胃,更重要的是抓住这群人的心。整体而言,日食记在食物与故事相融合这一方面还是极有个人品牌特色的,提升了视频内容的标识性。

  除了形式外,其实这些美食自媒体都有一定的目标受众人群,为其后期实现用户变现打基础。就拿美食博主Amanda的品牌来说,她的节目内容包含中华传统美食与糕点、日韩料理、西式面包甜点与菜品、美食游记、厨房工具介绍。

  虽说同样是美食博主,日食记的料理风格更偏向于一人食风格,而Amanda的受众更偏向于中产阶级家庭,从厨房细节构造,到厨具的使用以及食材的选取等等,为其商业化变现奠定基调。

  但无论是日食记还是曼食慢语以何种高大上的形式出现在面前,它吸引用户的核心依然是制作食物本身,打造美食的品质感同时兼具视觉享受,提升用户光看做饭时的心理体验。

  除了上述自带滤镜的美食自媒体,在短视频领域还有一批生活在农村原生态的自媒体人,也意味着互联网内容创作呈现出下沉式发展发展趋势。这类自媒体没有高精尖的设备,也没有完整的团队,拍摄手法一般,剪辑也就是简单的拼接加一毛钱的特效,但这类低成本的视频也依然有很多追逐的人群,比如,西北小强、小胖在西北、闵晓熙等。

  相对而言,这类博主基本都是就地取材、靠天吃饭,从获得食材的源头到铁锅大灶烟雾缭绕的美食制作,将农村的生活方式完完整整展示在大家面前,有不少用户是抱着猎奇的心理来看这些视频,了解农村的一些有趣的生活方式,而对于真正喜欢这类视频的大多数受众而言,最美不过是家常吧。从目前这类自媒体产出的内容来看,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存在个人风格、视频内容趋,文案包装化单一化等问题。

  除了以上两种风格的视频内容,古风系的美食自媒体也在崭露头角。被称为“古风美食第一人”的李子柒拥有912万粉丝,身着棉裙,头戴古朴发钗,发布所有视频里的器具都古香古色,所有的食材都取自天然。在网友眼中,这位姑娘似乎无所不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还被网友呼她去《向往的生活》。

  古风系美食自媒体除了出镜的人和器物偏古风外,还有一类在视频文案和食物主打古风特色的美食自媒体,就拿古人食来说,它的视频特色在于无人出镜,但和色调、文案等视频包装都是古香古色的,所制作的食物名称也大都雅致,诸如紫霞糕、玉兰花馔等。

  在笔者看来,古风系列美食自媒体内容精致在先,胜在视觉享受和文化传承,在这类美食系自媒体中,也有竞相模仿的内容创作者存在,但大都东施效颦,难得精髓。

  综上所述,笔者单从形态上对美食类的自媒体做了横向分类,若要进一步品类细分远不止这些,比如再从用途上来分,有烘焙、甜品、家常菜等等,从这些分类来看,我们看到了美食系自媒体的超高人气和繁荣发展,但单纯依靠平台补贴发展并非长久之计,如何将人气、流量变现则是他们大多数探寻破题之道。

  像前文提到的日食记和曼食慢语这类公司化运营的美食自媒体而言,经过几年的发展,都成功融资。

  而Amanda最初在sina美食写美食博客、制作美食视频节目。2014年,Amanda创立“曼食慢语”品牌,之后回国创业,成立公司曼食文化,展开IP商业化运营,之前有《曼食慢语》《曼食快语》《曼达小馆》三档美食类视频节目,目前主要运营的微博签约自媒体“Amanda的小厨房”拥有338万粉丝。

  在2016年,曼食文化便获得了井井有条基金近千万元Pre-A轮融资,sina微筹集担任财务顾问。曼食文化将健全MCN模式,打造更多美食KOL,已引进日本素食厨师高嶋绫也,独家代办署理其在中国市场的所有业务。面对中产阶级家庭受众,同步电商版块,售卖厨房周边用品,将内容创作与电商渠道打通,互利共赢。

  罐头场旗下的日食记也是日前公司化的美食自媒体发展较快的一家。在去年9月,日食记正式宣布完成B轮融资,由火山石领投、正心谷跟投,融资金额数千万人民币,融资成功后围绕生活方式更多栏目创作,培育更多细分领域 IP ,比如“做个东西”、“吃喝少年团”等,互相的引流导量,形成全方位的内容矩阵。

  同时,罐头场从2016年底便开始做商品品牌开发,日食记做相应的内容支持,比如,为了配合罐头场的商品手延素面,做了一个专门做面的栏目“深夜一碗面”,两周一期,每期会用不同的浇头做一碗面,形成一个更深度的用户场景体验。

  而从个人运营的美食自媒体来看,除了美食博主李子柒目前单纯靠平台分成获利之外,大多数的个人美食自媒体都在试图寻找商业变现之,或做淘宝客,进行代销,或是尝试开微店,以出售土特产等方式进行变现。毕竟,民以食为天,原生态的食物更受用户喜欢。

  但因渠道、人工、管理等各方面的局限性,从个人自媒体发展为大众化的美食品牌的案例几乎没有,大都是靠目前个人暂有的人气和平台补贴来支撑运营,同时还有部分自媒体人的个人品牌被他人抢先注册商标。

  同时,不可忽视的客观现实是,这类“土味”系列的自媒体的题材创新能力不足,推陈出新后劲弱,内容上互相抄袭、模仿现象严重,受众极易审美疲劳,如何增强受众粘性是这类自媒体人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整体而言,目前以公司为起点,进行品牌运营的美食自媒体呈良性发展态势,保持独家内容的创新性依然是必须坚守的发展线,毕竟品牌之间因内容的相似性而互撕容易两败俱伤。

  相较于这些已成品牌获得融资的自媒体平台,在大浪淘沙之下,个人美食自媒体的变现之相对困难,能否突破内容的疲态,摸索出一条长久发展的商业变现之还待观望。

  锋芒影视舆情研究智库平台之一,立足文娱产业风口,专注热门综艺解读,深耕文娱行业特稿报道,破局互联网内容焦虑,发掘商业资本红利,打造为制片人、导演、艺人等一线从业者加速赋能的泛娱乐生态圈综艺风尚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