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美食资讯  国外美食

苏州 6名高三毕业生拍摄美食纪录片 获得无数点赞

  • 来源:互联网
  • |
  • 2018-06-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让你心心念念的早饭,是什么?是葑门横街上的大饼油条小馄饨?是苏式面馆里的一碗红汤焖肉面?还是上学上一块热乎着的蛋饼?在苏州,叫醒人们的不是闹钟,而是他们内心惦记着的清晨味道。最近,一群苏州高三毕业生

  让你心心念念的早饭,是什么?是葑门横街上的大饼油条小馄饨?是苏式面馆里的一碗红汤焖肉面?还是上学上一块热乎着的蛋饼?在苏州,叫醒人们的不是闹钟,而是他们内心惦记着的清晨味道。最近,一群苏州高三毕业生拍摄了一部苏州美食纪录片,通过《晨起》、《甜蜜》、《自然》、《行走》、《融合》、《团聚》6个短片,展现苏州美食背后的故事和文化。

  最开始这个想法来自于担任制片和导演的徐心怡,她和肖福鹄、葛明旻、黄桑旎、刘星磊四位同学不仅是苏州中学同班好友,且都热爱美食。在此之前,徐心怡成立过美食的,自己写过美食评论。高三下学期,大家陆续申请到去美国的大学继续深造,空余时间多了起来,想要利用这几个月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第一个念头就是,拍美食短片。”在苏州市双塔街道网师巷社区,记者见到了地道的苏州小姑娘徐心怡,她告诉记者,接下来大家一起讨论具体片子怎么拍,思考过很多方向:比如之前拍过一个叫“等会儿吃什么”的小节目,是教人们用简单方法快速做出好看好吃的小食物的;也考虑过去调查苏州各个学校附近的美食,等到大家上了大学再去各自学校做周边的美食。思虑再三,这些想法都不算特别满意。

  “大家经过多次交流,发现共同想做的一件事是:介绍彼此认同的能代表苏州美味的食物,去挖掘他们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展现我们心目中苏州美食的样子,这样有一天,当外地外国的朋友问起苏州的食物,我们可以有一个很值得骄傲的展示的载体。”

  想法初具雏形,从今年4月起,大家打算成立一个剧组,用5个月的时间拍摄6集美食短片,“从六个不同角度展现苏州美食的冰山一角”。徐心怡告诉记者,在筹备剧组的过程中,遇到了“忘年交”孙杰,他本身从事摄影工作,而且也是个“有童心的行动派”,因此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之后,我们又把一个年级里很有才的,之前有过拍摄微电影经验的男孩子拉近了阵营,整个剧组人员算是凑齐了。” 徐心怡回忆起来,仍十分开心。

  《晨起》、《甜蜜》、《自然》、《行走》、《融合》、《团聚》,分别是这部美食纪录片的6个篇章。为把作品分享出去,剧组开设了“碗底闲话”微信号,目前已推送了3集短片。记者注意到,尽管仅积累了几百名粉丝,但阅读量已超过2万。

  第一集《晨起》讲述苏州的早餐文化,拍摄了葑门横街上的大饼油条小馄饨、裕兴记的苏式面条、书院巷里的蛋饼等场景,反映老苏州的早餐百态。不少网友感慨,片子里的泡泡馄饨了多少人儿时的记忆,“白得透明的皮子,分粉嫩的肉心,翠绿的葱花,的汤,偶尔还有金黄的蛋丝,”泡泡馄饨的关键词是“轻薄”、“漂浮”和“空气感”。在剧组担任摄影的葛明旻是一位新苏州女孩,随父母从扬州来到苏州生活很多年,对姑苏美食情有独钟。她认为,早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享受,不论忙碌或闲暇,也不论身在何何方,在晨起的那一刻,早餐总能人们对于幸福最纯粹的期待。

  烹制一道传统的苏帮菜,“甜”是精髓。于是,三个小故事起了第二集短片《甜蜜》:小姑娘来到山塘街买糖画、留美少年归国吃到妈妈准备的苏式糕团、为护理院老人送酱汁肉,甜味从单纯的糖果,到糕团,再到入菜的酱汁肉,层层递进,展现“甜蜜”是贯穿苏州人生活始终的味道。

  “拍摄《甜蜜》那一天最难忘,” 葛明旻对记者说,线要一天内拍完,为了拍到清晨店家制作糕团的场景,剧组所有人员凌晨三点半起床前往明月楼,刚拍完糕团店又赶去护理院拍摄,直到三点半才拍完,午饭也没顾上吃,“厨师师傅找了剩下的食材,给我们简单炒了几个菜,大家吃得特别。稍作休息后,五点去山塘街拍孩子买糖画,傍晚人很多,而且是拍孩子,所以拍摄难度有些大。当天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到晚上八点才全部搞定,大家坐在边一块儿喝绿豆汤,虽然感到疲惫,但也有满满的成就感。

  枇杷、太湖三白、乌米饭,三种苏州特产在第三集短片《自然》中逐一呈现,为的是探讨在现如今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与自然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徐心怡笑着说,拍摄自然的经历也很有意思。拍摄前一天,剧组还各自在祖国各地旅游,一下飞机赶回苏州,前往西山的民宿讨论剧本。第二天前往东山拍枇杷,才发现原来东山和西山其实隔得很远。那一集里,几位剧组第一次爬到山里去采枇杷,坐船去太湖边检查水产养殖,看乌米饭如何一步步制作完成,大家异常兴奋,因为这些都是平时生活中没机会去体验的。

  第四集《行走》以一个游客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在苏州游玩一天的经历:早餐吃生煎包、上午到园林饮茶,中午在家常小馆品尝苏式小炒,下午去古城咖啡馆和苏州传统小吃店享受慢生活,晚上到现代化的园区试试改良苏帮菜。第五集《融合》展现了外国文化如何在苏州演变、扎根的过程,最后一集《团聚》描绘的场景分别是:留美学生在出国之前最后一顿饭、移民的归国吃的团圆饭、以及新苏州人将老家的孩子接到苏州吃的苏帮菜,故事中展现了砂锅五件子、松鼠鳜鱼等名菜,苏帮菜的精妙艺术令人垂涎欲滴。

  “不是专业出身,所以设备很简陋,技术经验也是编拍边摸索总结的,”谈到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徐心怡表示,曾请教各个方面的行家,学习剪辑片子等等,推送前会请老苏州和外地朋友一起来试测,看看观众的反应,然后在每一次推送过后总结如何在排版设计上优化阅读体验。

  困难不少,也很多。葛明旻回忆说,剧组去拍摄大阿二生煎包子店的时候,忘记提前和老板打招呼了。到了店里之后,老板显得有些惊讶,也有一点失落,问能不能过几天来。后来,大家才得知,为了给片子带来更好的效果,老板特地去为全体员工定做了一套好看上镜的工作服,而那天衣服还没到货,拍摄中,老板为大家无限量供应生煎包、馄饨和豆腐花,整店上下对拍摄工作非常支持,这份热心和用心着实让剧组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趣的是,推送这部美食的微信号叫“碗底闲话”,据介绍,这个想法来自于苏式汤面,一碗面吃完,汤都喝净后,可以看到碗底的青花纹样,而他们想要挖掘的就是这些充满苏州特色、让人们胃口大开百吃不腻的食物。面对这些美食,要像老朋友一样,和观众们说说闲话。

  徐心怡表示,大家都不是专业从事纪录片拍摄的,但是剧组每个人都会带着这个片子对自己产生的影响继续前进,比如孙杰会继续他在美食摄影上的,她自己会前往纽约大学攻读营养学学位或许再有一天,这个团队又将聚集在一起,做一些更有趣的事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