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饮食文化  传统文化

齐心协力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11-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来到汉阳,就是知音”。近年来,汉阳区大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知音文化,推动全区文化事业发展。一大批优秀的文化工作者先后涌现,他们或建设特色博物馆等文化工程,或在各自文化战线作出突出贡献。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在知音文化的下汇聚汉阳,用自己的努力将包括知音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我从来没有想到,当初只是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办的一个沙龙,影响力却在短短3年多不仅享誉国内,还走出了国门,知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和伙伴在前进的道上越来越自信。”武汉汉艺空间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杰聊起公司的发展历程,颇为感慨,也非常自豪。如今,他的公司已经是国内外宣传汉阳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

  武汉汉艺空间艺术有限公司坐落在优美的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刚刚装修完的墙壁上,贴满了公司成立以来组织的活动图片。有不少是公司组织的艺术家足球队海外艺术家们走出国门交流的活动,还有大量外国友人慕名前来参观的图片。

  程杰说,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他和冷军、江中潮等一群艺术家携手成立的。最开始成立时,主要是便于艺术家们有个和创作的。但从创立之初,大家喊出的口号就是“知音文化,打造汉派文化品牌”。

  随着汉艺空间的名气越来越大,特别是国家提出了“一带一”,程杰等人从中找到了宣传推广知音文化、扩大汉阳文化影响力的好渠道。

  汉艺空间成立了湖北艺术家足球队,吸引了冷军、江中潮等知名艺术家参加。他们广泛参加活动,以球会友,吸引了不少国际友人。英国退休会计师德里克3年前来到武汉,遇到语言、文字不通的障碍。偶然的机会,他知道并加入了艺术家足球队,通过足球这个“世界语言”了解了知音文化,现在已经是球队的铁杆球员。

  比利时双学位女硕士安娜通过选拔来到汉阳造实习,在已经进行的3个月学习中,她学习了中国的书法、书画、陶艺等文化,非常兴奋。目前,在她的带动下,她的男友也来到汉阳造,准备当志愿者,开班教英语,同时学习中国文化。在安娜的成功示范下,明年1月份,还将有一位留学生被派遣到汉阳造来实习。

  程杰说,以前文化交流更多是自己“走出去”,现在大量外国友人慕名“走进来”,一出一进彰显汉阳知音文化魅力。

  除了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发展外,程杰等人还非常注重学习他人经验,专门和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联办了汉阳造文创学院。

  2017年11月9日,汉阳造文创学院在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成立。文创学院旨在创新汉阳文化产业发展,引入优质的文创项目资源,打造文创人才从业方阵,让文创精英云集汉阳。

  同时,文创学院将结合汉阳文化资源,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和文创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依托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在文创领域的先进经验、武汉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先进的文创和运营模式,通过以文创联盟协会专家为,联合国内外高校专业教授、文创产业导师、国内外优秀文创设计师组成的专家团队,开设文创园区打造与运营、文创品牌孵化、民族地域特色伴手礼设计、非遗文化开发设计、节庆与民俗文化活动策划、旅游及文旅策略规划、青创共享经济平台建构、城市品牌营销社会企业、教育品牌·全人教育等主题课程,并辅以艺术沙龙、美术培训、插花等实践课程,确保月月有讲课、周周有活动。

  “原来只是自己的个人爱好,没想到一步步走下来,不仅实现了个人的梦想,还将知音文化通过展馆到了国外,”竹韵堂竹雕博物馆馆长夏先重笑着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知音文化越来越受关注,我们的自信力也越来越强。”

  如今的竹韵堂,已经成为武汉的一处竹文化圣地,不但每天有大量游客流连于此,还有很多企业、社会团体组织和大中小学组团前来参观,来这里领略独特的文化之美。

  夏先重年轻时在电影制片厂工作,平时喜欢古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竹雕,逐渐迷上了这个“偏门”艺术。20多年来,他一直搜集散落在外的竹雕珍宝。

  长期研究中,夏先重发现,小小的竹雕上其实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中国的竹刻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明代中后期发展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高雅艺术。在他看来,每件收藏的作品都是一座文化宝藏。

  2015年,夏先重克服种种困难,在汉阳江滩创建了这所竹雕博物馆,和市民一起分享竹雕文化,他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宣传好知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博物馆创立后,吸引了大量市民慕名前来参观,每一次与参观者分享自己对竹雕文化的认识,夏先重都非常高兴。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随着竹韵堂的影响力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也慕名前来参观。2016年8月11日,韩国、美国、英国、法国四国驻汉总馆官员及中外友人来到竹韵堂参观,不仅推动了文化层面上的交流发展,也进一步开拓了竹韵堂的国际化视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以竹韵堂竹雕博物馆为依托,“走出去”,面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为了更好宣传竹雕文化,夏先重还组织了多场活动,将竹雕文化和中国文化宣传出去。2016年,他组织了“飞越太平洋——美国画家眼中的中国(武汉)·写生画展”活动,邀请了多位美国艺术家来到竹韵堂参观,中国传统文化让国外友人感到震撼。

  除了宣传竹雕文化,夏先重更有自己的“野心”,希望把竹文化做大,真正社会。

  夏先重一直以来有一个想法,希望以竹雕博物馆为契机,打造一个竹文化产业园,建立产业链,吸引更多有志于竹文化的人一起,将竹文化做大做强。目前这个项目已经被列入武汉市“中国非遗小镇”项目。

  除了远期的规划外,通过近期的考察和研究,他脑海中萌生了一个新的思,拟先创建一个“竹文化综合体”,分为“一堂三馆”,“一堂”就是竹韵堂,“三馆”则是指竹文化博物馆、竹文化生活体验馆、竹文化美食馆。按照他的思,先打造一个不需要很大规模、但功能齐全的综合体,商业模式得以成熟健康地发展,同时能够充分展示竹文化的魅力,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一举多得。

  近期,创办了北大珠宝文博馆、大学翁洪武民间文物征集与研究基金、大学翁洪武科学原创基金的大学教授、文物鉴赏专家翁洪武教授,慕名造访竹韵堂竹雕博物馆。翁教授对“一堂三馆”“竹博园”等文化产业项目颇有兴趣,提出与夏先重密切联系,借助大学文博学院的平台,参与此项目的深度合作。

  夏先重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最严格的生态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竹这种材料无疑是满足这些需要的,它不仅绿色环保,而且可再生,可持续利用;几千年来竹身上凝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可以给人类未来发展提供借鉴。随着竹的价值被世界不断重新,竹文化的影响也将进一步拓展。

  所谓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自豪,更重要的是担当。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我亲眼目睹和亲身融入中国儿童文学的自信和创新之中。

  今年我出版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家教家风的小说《外婆》,2月份出版以来,就销售到5万多册,并入选国家“十三五”规划精品图书项目,获得中国图书商报第一季度最具影响力图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2017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部好书》。

  我自己的写作方向现在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关心现实生活,以美的文字和社会责任的视角来述说。

  作为作家,作品应该“讲品位、讲格调,抵制低俗、媚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必须要自信。我,只要我们怀揣梦想,扎根生活,不忘初心,朝着伟大的时代敞开,为读者提供崇高的,我们一定能写出不历史的作品来。

  近段时间以来,我围绕学习宣传落实党的十九大,坚定文化自信和繁荣汉阳文化这个主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其中有两大特色亮点,一是组织文艺作品创作,二是组建文艺团队进社区巡演宣传。

  在文艺创作工作上,汉阳区原创文艺作品丰富。除了我自己主动参与创作外,同时还组织相关人员创作了不少作品,作品形式多样,有湖北大鼓、三句半、歌曲、舞蹈等。

  在团队巡演方面,我组织了大量文艺团队进社区巡回演出,将党的十九大送入社区居中。通过结合区文化馆“理论好声音社区巡演”“思想文化熏陶工程社区巡演”等品牌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下一步,我将不断创新形式,把宣传与艺术表现相结合,通过大量精彩的节目及活动,展示汉阳文化,展现汉阳人的文化自信。

  陈信喆(琴台太和琴社社长,汉阳区知音古琴研究会艺术指导,武汉古琴研究会副会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和古琴艺术的非遗传承人,我学习党的十九大后,深深感受到对文化的高度关注和方向性指导,点亮了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曙光,坚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汉阳是知音文化的发源地,与汉阳有着深切联系的“知音传说”和“古琴艺术”,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我将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坚定文化自信,继续内修本领,外辟新径,不忘初心,牢记,一以贯之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音文化和古琴艺术传承做实、做深,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规范,让关注知音文化和古琴艺术的朋友有更多机会正式接触古琴,全面、客观地认识古琴,在“鱼龙混杂”之中“正本清源”,做好古琴艺术传承工作,将知音文化和古琴艺术的精髓发扬光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为建设文化汉阳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汉阳文化的喜爱,萌发于我少年时代。虽然我并非出生于武汉,但那时对武汉长江大桥、古琴台、晴川阁、归元寺、月湖,还有武汉展览馆、武汉关、黄鹤楼、东湖,都看过一些图片,听过一些故事,便心生向往。当我终于有机会到汉阳区史志部门工作时,少年时的向往和工作责任便成为激励我钻研汉阳党史和历史文化的原动力。

  文化底蕴深厚是汉阳的优势,汉阳区历来重视文化建设,把建设“文化汉阳”“人文汉阳”作为汉阳发展战略,用文化熏陶干部群众,用文化影响规划决策,用文化助力经济发展,用文化营造社会文明。提出“来到汉阳,就是知音”,开展“满城尽寻钟子期”活动,将知音文化用于招才引智,充分展现区委、区以及全体汉阳人民的文化自信。

  在一个崇尚文化的氛围里工作,是汉阳文化人的荣幸。党的十九大号召全党: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作为汉阳史志工作者,虽已退休,欣然踏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愿为汉阳文化繁荣兴盛奉献绵薄之力,让汉阳人民更加充满文化自信,让汉阳城市更加富有文化魅力。

  鉴于知音文化的影响力及其社会价值,我:讲知音事,明知音义,做知音人,建知音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