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饮食文化  传统文化

枣庄峄城区借力民俗文化促进校园德育建设

  • 来源:互联网
  • |
  • 2018-07-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枣庄市峄城区把“立德树人”作为核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以民俗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强化四项措施,全力提升学生素养。

  一、精心打造民俗文化场所。投资组建了校园民俗博物馆,在每周二的固定时间,民俗博物馆向全校师生,让学生置身其中,亲身感受鲁南特色的民俗文化。目前,仅枣庄二十八中博物馆已形成展室3个,建筑面积400平方米,馆藏文物2000余件。馆内收藏了新石器时期以来到近代的鲁南地区民俗器物,包括各种铜器,陶瓷器和木器,有文房用品、生活用器、百工工具、农耕文化、教器物、运河文物等50多个系列。

  二、规划实施民俗主题教育活动。规划实施了“亲近民俗文化,传承民族”的德育品牌建设,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尊心的同时,把民族与好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开展了戏曲才艺大赛、传统工具制作展、校园民俗文化大讲堂、寻找峄县古建筑、石榴器物主题展、“器物之美”绘画作品展、每月一次的民俗专家等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和民俗文化的频繁接触,了解蕴含其中的朴实情感和生活智慧,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

  三、成立民俗研究。每周三的民俗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查阅资料、交流校外考察探究记录、到校园民俗博物馆参观实物等方式,在民俗专家和老师的下,撰写研究报告。目前,已有10余篇民俗研究报告在省市级相关刊物上发表。同时,多数还兼任民俗博物馆解说员,通过对民俗器物的标识、,进一步加深了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四、开设民俗校本课程。为改变以往学校基础教育“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局面,创建学校教育的特色品牌,学校开设了民俗文化课程。在民俗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中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按照“人本、多元、整合、创新”的课程,努力在“人与自然生命、人与科学艺术、人与历史文化、人与社会生活”四大门类中开发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开发编制了校本教材《古峄拾珍》和《承乡厚土》,并排入课程表,由专职教师严格按照班级课时授课,上课地点分别设置在校园博物馆展室和民俗文化综合研究室。民俗课程的稳步实施,有力地促进了“课程彰显特色,文化促进德育”办学特色的形成。(枣庄市教育局)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版权或知识产权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