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饮食文化  传统文化

助力传统文化艺术在传承中发展与创新——首届传统文化艺术发展论坛专题报道之二

  • 来源:互联网
  • |
  • 2018-08-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助力传统文化艺术在传承中发展与创新——首届传统文化艺术发展论坛专题报道之二

  经济网讯2018年8月1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主办的“首届传统文化艺术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研究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专家学者和传统文化艺术产业领域的会员企业家代表共计400余人欢聚一堂,共襄盛举,围绕“传承、发展、创新”论坛主题共商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大计。

  会上,“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艺术委员会”、“国粹智库”揭牌成立,同时颁发了传统文化艺术委员会顾问、“国粹智库”专家、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研究员聘书,并为特邀副会长颁发了证书。

  本次论坛汇聚权威人士,对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方面的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助力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与会代表研讨了传统文化艺术,拓展了传统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渠道,探寻了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新方式,切实推动了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但是个人的力量比较弱小,缺乏资源,难以起到推动作用。这个任务就需要中间的企业层级来承担。传统文化艺术委员会,能让国家的政策落地,推动大众参与传承传统文化艺术,其成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委员会的成立首先要探索怎么协调各个企业,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五大发展,摸索出一种行业机制,净化经营,推动产品创新和资源共享,为传统文化艺术的商业推广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道。另外,在行业的权益方面,近几年有些小企业粗放式经营,给行业带来了风险,了行业口碑,这些都需要由委员会来组织引导,由委员会的单位来起到示范作用。过去我们更关注企业自身发展,现在既要对国家政策进行更好地解读和落实,也要把行业和消费者的声音更真实地传达上去,倒逼各个企业不断完善经营,树立长期发展的意识和文化服务的主体意识,让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文化产品标准化的产品,以前因为观念和管理问题,有些企业比较松散和粗放,有些固步自封,缺乏转变和的动力。此次论坛的举办其实就是一种创新,是一次和共享的机会,国家有关部门和其他行业以及消费者都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来深入了解我们。

  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大师迭出、巨作炳耀,诸子经典、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无数的建筑、工艺奇观,数不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铸就了世界文化史上的雄伟高峰。其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历史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作为一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行业从业人员,我引以为豪。

  加强文化遗产传承,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我们身负重任。传统文化艺术委员会的成立,能够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更好地整合行业优秀资源,共同创新发展模式,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拓宽思,解决难题,促进合作,共谋未来。让更多的人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加入发展文化艺术的队伍中,共同推动市场繁荣发展,和推动更多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避免流失,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共享,为民族打造更加响亮的文化品牌,真正达到百家同聚力,共襄继绝学。

  此次论坛给传统文化艺术从业者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层次多样、产品丰富、形式创新、结构健康的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趋势下,传统文化艺术从业者需要坚守自身的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积极探索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方式,努力成为传统文化艺术的笃信者、传承者、躬行者。

  作为传统文化艺术从业者,我们责任重大,不管是为了企业发展,还是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一定要努力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尽职尽责。在坚定文化自信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把传统文化艺术与展示传统文化的艺术品结合好,深刻挖掘和学习传统文化精髓,通过艺术品媒介积极推进优秀文化工作,文化建设工作,文化继承工作。让传统文化艺术的爱好者欣赏到高品质的文化艺术品,为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努力。

  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艺术委员会将秉承专业的态度,创新的,以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旨,着眼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目标,更多地举办、承办各类展览论坛,深入发展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致力于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传统文化艺术委员会还将以专业的水准和在传统文化艺术领域中积累的经验来为各会员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各会员单位提供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以及良好的资源;将致力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运用赋予新意、形式、增补充实、拓宽延展、规范完善等方法,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进而实现古为今用、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发扬光大,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统文化委员会将联合相关部门,制定行业标准,开展行业检查,收集、分析、发布相关行业信息,协助部门打击非法经营,为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

  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艺术委员会的成立,对传统文化产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引领行业风气、促进行业发展、制定行业标准、打击行业乱象。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从业者而言,有利于找到归宿和发展方向;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宣传力度,发挥人民群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主体作用,举办各类活动,加强传统文化艺术的普及宣传,着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传承发展的新格局,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让新时代的中国人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发展者。

  传统文化艺术委员会将广泛吸收对中国传统文化心怀的企业,以及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团体和个人加入传统文化艺术委员会,推动传统文化事业落地,开花,结果。此次论坛为我们今后工作敲响了警钟,时刻提醒我们要牢记民族经典传承国之精粹的初心,用实际行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创产业在中国还属于新兴产业,表面看上去很美,但做起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文创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学习。IP运营将是未来文创产业的重中之重,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文物或藏品并不能直接成为IP,必须先有个好故事。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艺术的内涵价值,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在“互联网+”的时代,任何产业的发展模式都离不开“联合”二字。品牌营销与内容合作已是大势所趋。未来文创产业的核心问题,可能不是自己设计、自己造货、自己卖货,而是在面对市场和系统化的行为时,考量一种更有效率的行业合作和产业配套关系。目前的文创产业,国家政策上大力扶持的态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其内容、功能和文化方面的人才也是源源不断出现,设计的创意性正在不断增强。虽然从商业性上看,很多时候IP的拥有者、设计者、运营者还处于自发、被动的非系统状态。但我们相信,一旦将成熟的经营运用其中,原本割裂的一个个产业必将连接起来环环相扣,在互联网的新生态中,把无限的商机纳入到体系中来。让一个个闪着中国传统文化的IP从源点辐射和生长出来,价值不断传递,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文化复兴、文化强国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在文化复兴的实践中,继承和中华传统艺术有着重要意义。文化要复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全民爱上优秀文化艺术,从这些优秀的民族艺术中找到自信,体会其中的文化魅力。只有真正爱上它们,才会愿意探索这些艺术的来龙去脉,愿意收藏优秀的文化艺术精品,愿意让家族几代人共同守护优秀的文化遗产,愿意将我们的文化展示出去,让全世界人民学习和推崇中国文化,这是中华文化延续和发展的根本。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璀璨的艺术珍品,但随着历史的变迁,难以数计的文物在传承中遭到损毁,传统工艺濒临失传,有的已经失传。华夏珍宝博物馆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参与到花丝镶嵌这一宫廷绝技的搜寻、研究和复活工作中。对祖先流传下的文化遗产深入学习、研究,走“、传承、发扬、推广”为一体的文化复兴之,谱写出“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篇章。一方面以国宝文物为参照,进行复原工程;一方面以传统艺术为基础,创作符合新时代审美的当代艺术品。通过积极的宣传推广,为艺术大师和收藏爱好者搭建平台,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使得一些濒临失传的手工绝技得以相传,使得在历史长河中濒临消失的国宝珍品得以重现,为华夏民族文化复兴推波助澜。

  国家相关部门现在对于文化产业的推动和发展都非常重视,我们作为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更应该拿出全部的热情和动力来积极地投身到文化产业的宣传和发展。也非常感谢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能把这么多优秀的企业整合到一起,我也相信我们所有的会员单位会共同努力,为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将会把这份责任和义务当作努力的动力,继续把文化艺术品市场的接力棒接好,把传统文化艺术品做好,然后将传统文化艺术品继续传承下去。

  中艺汇作为文化产业领域中的一员,也在身体力行的投身到文化艺术品领域的创新发展当中。我们凭借多年的市场经验,积极努力的探索出新的出和方向,让文化艺术品领域在传统文化艺术中有新思想,在发展中有新希望。中艺汇早在2009年的时候就开始介入到互联网领域,与晚报合作,旨在与晚报读者进行艺术品领域的交流互动。我们相信,本次论坛会让企业联手、互鉴互学,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中国制造”不仅需要量的扩张,更需要质的飞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创新的动力、活力和实力。对于文化产业来说,应当把创新摆在文化产业发展全局的关键,通过“创造性、创新性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力,不断开发和利用新技术、新形式,催生文化新业态、新模式,创造出更多满足群众消费新需求的文化产品。我国文化企业在品牌建设中要想走出同质化竞争的困境,点亮特色,还应当发挥自身优势,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为品牌注入差异化的品牌性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中华优秀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提炼精华,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文化,让中国品牌成为中华文化的独特标识,以内容为核心,以消费为驱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使中国品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世界的新载体、新符号,向世界展现充满自信、朝气和魄力的中国形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