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四季饮食  春季饮食

处暑节气谈养生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4-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

  经过酷暑的,人体的脾胃受损最重。加之长时间受湿邪困扰,体内湿气使人感觉身体沉重和困乏,食欲很差。随着暑去秋来,正是健脾、养胃、祛湿的季节。对脾经和胃经进行重点疏通,打通因湿滞造成的瘀阻,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把身体的湿气通过身体孔窍排出体外,提高脾胃受纳腐熟水谷的能力,为秋冬进补打下好基础。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最易受燥邪,继而出现感冒、咳嗽、咳痰等症候。在夏秋之交中医养生,首先要做的是防患于未然,为了应对秋燥,除了从饮食上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外,还要对肺经、大肠经、肾经和膀胱经进行疏通,自己可以按照走形进行拍打,也可以找专业的推拿师进行“调息润肺”的推拿,同时在推拿后进行秋季的刮痧,以及重点的拔罐,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民间多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应当选择一些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蜂蜜、莲子、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此外,随着入秋渐渐干燥,人体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梨、冰糖、银耳、沙参、鸭等有养阴生津的功效,而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均可防止燥邪损伤,为秋季健康打好基础。鹤年中医馆传统宫廷手工熬制的“雪梨膏”“罗汉果清肺膏”正是此季节服用的滋阴润肺防秋燥的养生佳品。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人体内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的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进入处暑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除了继续保持早睡早起使睡眠充足的习惯外,最好比夏季多睡一个小时,有质量的午觉。当人体的精气神皆内守于五脏,五脏安舒,则气血和调,以应对“秋乏”。

  时至处暑,“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秋意渐显。中医讲究“秋收冬藏”,尤为重视调养。由暑入秋的过度阶段,阳气,人也要适应节气变化,神气,“宜安静性情”,忌情绪大起大落,可以通过聆听舒缓音乐、书法、钓鱼等集中、安定内心的活动实现内养。

  处暑入秋之后运动的好处在于,在逐渐降低温度的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人体对低温的适应力。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运动的时间适合选在早晚。运动的类型则可选择慢跑、登山等,景致自然,空气新鲜,于怡情中健身,“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登山之乐,由来已久。处暑运动要以“不累”、“微汗”为标准,以便保持良好的精气神。对于经常待在室内的办公室一族,可利用办公间隙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

  周大勇,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ICU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安徽省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安徽省中医院膏方专家组。

  专业特长:从事大内科、呼吸内科及急诊医学、重症监护医学的临床、科研、教学35年,擅长运用医结合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及久治难愈的慢性咳喘等)、医结合救治急危重症;在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诊治内科疑难杂症,冬病夏治、冬令进补、膏方进补以及调整亚健康等领域有较丰富的经验。主持或参加安徽省科技厅、教育厅、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科临床研究课题数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专著2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