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四季饮食  秋季饮食

定了!新冠疫苗接种分“两步走”,符合条件者“应接尽接”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2-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2月19日上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并答记者问。

新冠疫苗接种分“两步走”,符合条件者“应接尽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目前,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良好,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很大,其中,外防输入不仅要防止通过感染的人引发国内疫情,还要防止物流带来病毒。“最近的散发性疫情中有几起就可能与进口冷链物流有关。”

曾益新说,随着冬春季节来临,各地温度下降,疫情防控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总结前期紧急使用试用阶段的经验基础上,在冬春季节到来之际,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对于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这部分人群主要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比如冷链物流、海关边检、医疗疾控、农贸市场、公共交通工作人员,他们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相对比其他人群更高,把这部分高风险人群优先保护好,有利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疫情防控工作。”

曾益新强调,这一阶段只是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分步走的第一步,后续随着疫苗的附条件批准上市或者正式批准上市,随着生产供应能力的稳步提升,对涉及数亿人的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以及普通人群的接种工作将会全面、有序铺开,“随着疫苗附条件获批上市或正式获批上市以及产量不断增加,将有更多产品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预防接种,确保符合条件的群众 应接尽接,逐步在各类人群中构建人群免疫屏障,阻断病毒在我国的传播。”

疫苗保护效率非100%,接种后需坚持佩戴口罩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表示,我国新冠疫苗同步开展了基于5条技术路线的研发攻关,从4月2日批准第一个疫苗开展I、II期临床试验,到6月份批准三个疫苗紧急使用,再到7月份以来多个疫苗陆续在境外开展III期临床试验,总体工作进展顺利。

郑忠伟表示,我国6月份批准了新冠疫苗紧急使用,7月份开始新冠疫苗紧急使用接种。疫苗紧急接种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接种了100多万剂次,经过不良反应监测和追踪观察,总体安全性良好。其中约6万人因工作原因赴境外高风险地区,至今也没有收到严重感染的报告。同期,用于紧急使用的疫苗在境外开展III期临床试验,至今已累计超过7.5万人次,约15万剂次的接种,相关研究没有发现疫苗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正因为有此基础,我们才确定在重点人群中进一步开展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

病毒变异是否影响疫苗效力?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解释,病毒复制都会产生变异。WHO、各国的科研机构、疫苗研发单位等都在关注病毒变异并开展相关研究,目前的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变异没有对现有研发疫苗效果产生影响。前段时间国内相关单位用疫苗产生的抗体针对不同来源国家的病毒株进行中和试验,结果显示,我国研发的疫苗对不同来源的病毒都可以产生良好的中和效果。全球科技工作者都在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情况,为疫苗研发及应用策略提供预警和科学分析依据。

王华庆坦言,由于病毒发现不到1年时间,疫苗研发的时间更短,疫苗保护力能持续多长时间有待于后续跟踪研究,也包括后续是否需要加强免疫的研究。“接种完新冠疫苗后还是要按要求戴口罩,特别是公共交通工具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而且建议其他防护措施也不要放松,包括手卫生、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因为,疫苗的保护作用不是100%,尤其是在当前群体免疫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

要区分不良反应和偶合反应

对于公众关心的接种后不良反应问题,王华庆表示,我国疫苗不良反应的系统、规范监测,起步于2005年。随着工作的开展和深入,疫苗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11年和2014年分别通过WHO对我国国家疫苗监管体系中不良反应监测部分的能力评估,疫苗不良反应各项监测指标达到或超过WHO评估标准。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表示,接种疫苗可以保护身体,增强身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但疫苗毕竟是一种外来物质,个别人在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还有一种情况叫“偶合反应”,是指接种者在打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疫苗接种后巧合发病,也就是说,“偶合反应”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与疫苗质量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异常反应。从前一阶段新冠疫苗接种情况来看,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头痛、局部硬结、局部红晕、咳嗽、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表示,对于接种者来说,接种疫苗时,要根据医务人员的询问如实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例如:有没有基础性疾病,是否是过敏体质等。根据以往经验,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多在疫苗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因此,接种疫苗后要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再离开。回家以后,如果出现异常反应症状也要及时就医。另外,还要提醒大家,接种疫苗后要注意饮食和休息,保持接种部位干燥和清洁,让身体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崔钢表示,我国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鉴定、补偿已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各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都制定了疫苗严重不良反应补偿的相关制度,并有很好的工作基础,能够妥善处置疫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补偿有关问题。

文: 张磊

杨金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