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健康饮食

全国爱耳日 | “因聋致哑”要不得!保护宝宝听力,家长要做好这五件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3-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全国爱耳日 | “因聋致哑”要不得!保护宝宝听力,家长要做好这五件事

作者 | 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郑妍

编辑 | 吴施楠

听觉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感知世界、认识声音、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从小保护宝宝的听力非常重要,如果宝宝的听力受到损伤,就可能会影响宝宝的日常生活,若损伤程度重,则可能会影响宝宝学习语言,在极重度的情况下会出现“因聋致哑”。

生活中,如何正确保护宝宝的听力?主要有五方面需要注意:

避免噪声污染

婴儿时期宝宝的听觉器官尚未发育完全,过大的声音刺激会损伤稚嫩的听觉器官。有些节奏感强的音乐,如迪斯科,会过度刺激儿童听觉器官,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痉挛,供血减少,从而使听力下降,出现暂时性噪声耳聋,如果持续长时间噪声刺激,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噪声性耳聋。

因此,应尽量少带宝宝到嘈杂环境中去,家庭影院中的音响音量也应适当控制。有些小孩宝宝喜欢模仿大人戴耳机听音乐,这也很容易导致听力受损,一旦发现应当加以制止。年节时的鞭炮声音等强烈的大声刺激也应当尽量带宝宝远离。

避免意外伤害

切莫让宝宝将细小物品如豆类、小珠子等塞入耳内,以免造成外耳道粘膜损伤、感染。儿童喜欢嬉戏、玩闹,如果不小心碰伤耳道,会引起感染,从而引起听力下降。若头部受到外伤,也容易波及到耳朵,严重的会使耳膜破裂。

有些家长喜欢用发夹、耳勺等给孩子挖耳,这很容易造成鼓膜外伤穿孔,引起耳聋。当宝宝的耳道出现耳屎多,堵塞耳道等情况时应及时去医院上药取出,不要在家自行处理,以防伤害宝宝的听觉器官。

防止外耳及中耳的污染

中耳腔内有一条通往鼻咽部的细管称咽鼓管。儿童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感冒等一些疾病引起的鼻咽部分泌物增多,或当婴儿吐奶或呛奶时,液体便很容易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症。

给婴儿哺乳时姿势要正确,应把婴儿抱起来,取半卧位。注意调整喂奶时婴儿姿势,可使婴儿头稍低,以免婴儿来不及吞咽而误入咽管鼓。用奶瓶喂奶时,奶瓶不宜举得太高,奶嘴孔也不宜太大。

此外,在给孩子淋浴、洗头或带孩子游泳时,千万不要让污水进入耳内;同时应避免孩子在躺着时眼泪流进耳道,以免感染。

积极防治传染病

麻疹、流脑、乙脑等病毒都可能损伤听觉器官,造成听力障碍。因此,要按时接种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积极防治各种急性传染病。如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应特别注意保持患儿口腔、鼻腔和咽部的清洁,以防细菌蔓延感染到中耳。

小儿患急、慢性中耳炎时,更要及时、彻底治疗,以免留下后患。在流行性疾病高发的季节应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让孩子保持原有的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睡眠,不要过劳,保持足够的免疫力,减少患病。

警惕药物致聋

因聋致哑是感音性耳聋中最严重者,而感音性耳聋有些是药物中毒造成的,部分药物对听觉器官产生刺激,从而造成药物性耳聋。

因此,在孩子生病用药时因尽可能不用链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利尿剂、抗疟药等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对内耳有毒副作用,引起听力下降。

上面介绍的注意事项需要家长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时刻关注,当宝宝渐渐长大开始懂事时,要适当给孩子讲解听力保护知识,教给孩子在噪声环境下的正确防护,引导孩子自觉离开过于嘈杂环境,为孩子培养正确使用ipad、手机、耳机等用于耳朵的电子设备,让孩子自觉保护听力,这些习惯将引导孩子一生。

当发现孩子说话晚(比同龄小朋友言语发育程度差)、自我表述耳朵不舒服,聆听注意力不集中,说话打岔等情况时,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医,寻求专业的儿科医生和耳鼻喉科医生的帮助,才能得到最有效地帮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