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美食资讯  美食资讯

扬子晚报:后舌尖时代的美食节目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6-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现在的美食节目真多,如果还停留在《舌尖上的中国》,那肯定OUT了,《风味》《源味中国》《人生一串》《寻味顺德》,以及《行走的餐桌》《向往的生活》《中餐厅》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最近一档老人关怀节目《忘不了餐厅》,也以几位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开餐厅为节目框架。美食类节目以前大都是讲主食或者菜色,现在零食也成了主角,还出了一部纪录片叫《中国人的零食》。

  美食节目是一个技术活,重点不是怎么做,而在怎么拍。得益于现在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摄像设备和后期制作,高清长焦镜头、显微镜什么的,普通级别的摄影师也都能把一个普通菜品拍成艺术品,让人垂涎欲滴。美食节目是影像的好视角,它不只是为吃货而准备的,也不是什么厨师学堂,更不是家庭主妇的必修课。从《舌尖上的中国》开始,美食节目就不再是服务性的,它具备了文化整合的功能。

  “舌尖”主打的是“家”文化,你隔着屏幕感受到的不只是美食,而是妈妈、是家乡的味道,是对大自然的礼赞,这里面有朴素的自然观,探讨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舌尖系列的文化整合是试图把人拉回家庭“餐桌”,尤其是大家庭、大家族的餐桌。以陈晓卿为主导的节目创作者是有主体自觉性的,而且也通过强烈、明确的视觉符号,实现了“海外游子边看节目边流泪,立刻订机票回国过春节”的情感目标。而“后舌尖”时代的美食节目不太一样。如果说《舌尖》系列是想让人回“家”,那么同是陈晓卿执导的《风味》就是在帮观众“寻根”,通过食物找到“来处”,实现文化和民族认同。《风味》里面,就通过中国家庭的土法腌火腿与国外现代化生产线靠数据做火腿做对比,强调美食背后的文化差异。你认同哪一个?镜头已经帮你下判断了。相比之下,《寻味顺德》则强调中用,通过精心食物,制造出新特色美食,虽然只是“顺德”这样的小空间,但却展示了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和从容。

  《人生一串》跳出了中国传统的“家”“国”和“农业”框架,在这里,“家族”、“家乡”是一个远远的背景,是一个偶尔被想起的乌托邦,但当下的生活,是城市、是各种漂。夜间烧烤这种简单、粗糙,以肉为主,各种食材均是同一种料理法的生猛饮食,在“舌尖”或“寻味顺德”的创作者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查了一下,果然,《人生一串》是bilibili出品。这个节目属于90后,它是送给年轻人的“深夜食堂”,它不要精耕细作,不要等待四季雨水。烧烤摊是城市人群可以停留的户外空间,在这里,你或许才感觉自己是属于城市的,城市也是属于你的,而那个即将要回去睡觉的房间,并不是家。也正因此,如今做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在外游荡的“吃货”却变得越来越多了吧。

  从央媒到地方,现在都把美食类节目作为一个重要“支点”,借此撬动收视率。现在新的美食纪录片营销文案都用力过猛,这意味着,审美疲劳已经开始了。毕竟,吃太多会反胃,美食再美,也只是食物,它承载不了那么多的文化符号。

  “2018新闻学院院长论坛”11月10日在厦门大学举行。人民日副总编辑卢新宁,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梁建勇,厦门大学党委,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等与会并致辞。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1月7日至9日在乌镇召开。本届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