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饮食文化  传统文化

吴文化之精华紫砂壶

  • 来源:互联网
  • |
  • 2018-03-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是中国地域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明代吴地手工业发达,民间工艺美术繁荣。道光《苏州府志》中记载:“吴中人才之盛,实甲天下,至于百工技艺之巧,亦他处不及。”

  地处太湖西岸的宜兴,居长江三角洲中地,受到苏州文人与时尚的辐射,流品的化倾向较为明显。文人与百工匠人亲密接触,为紫砂艺术的诞生提供了土壤和根基,也是紫砂壶艺不断前进的动力。

  明清时期,不少吴地文人在抒志和用才方面寻找新出,参与制作、探讨和把玩紫砂壶,抒发知识经纬和审美意味。文学与书画的发展,助长了紫砂壶与翰墨丹青的融合。

  单就风格而言,紫砂壶陶刻在吴地文化的熏陶下呈现出优雅、精致、恬淡的一面,正所谓人杰地灵,势所必然。

  先秦的《击壤歌》里,“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句子,是水井出现于中原之地的最早记载,而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的水井遗迹,则更让水井的历史在吴地流淌了5700多年,端的是一枚物化的图腾。林立村巷廊棚、散落市肆谷场的水井,从此成为吴地俗世生活的徽章。

  吴地的水井给了陈曼生创作的灵感,设计了“井栏壶”。它以石井栏为造型基础,并借鉴井栏刻字而成壶铭之美,样式古朴而文辞优雅。经由漫长历史的,井栏壶已成为紫砂收藏家们所看重的经典壶型。

  吴地河湖交错,水网纵横,水乡的故事,总与桥有着牵扯不断的关系。千姿百态的石桥,很有借景生情的文化空间。顾景舟在上世纪创作的“上新桥”壶,在内行人眼中,更是吴地文化风貌的象征。

  整把壶自上而下俯视,有一环扣一环水波荡漾之感,壶盖上的钮正像一座小桥矗立于湖水之中,上新桥壶或由此而得名。水与桥的风貌,折射出幽渺的吴文化。

  吴文化为紫砂壶的创作提供的题材是丰富而具体的,蓼花、树木、莲藕、芙蕖、石榴等自然景观在拓宽紫砂壶创作视野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不作大而无当的取材,而是从小处着眼,看起来仰不过是些小情小趣,但自有一番风采。观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紫砂艺人永远拥有比兴的对象。

  纵观紫砂陶器的演进,浓烈的吴文化特征和地域性的人文景观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必然联系。

  在紫砂壶的创作过程中吸收传统吴文化的精华,对于吴文化或紫砂壶艺本身来说都是一次相互促进的机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