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饮食文化  传统文化

专栏|王语行:孔子的

  • 来源:互联网
  • |
  • 2018-05-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王语行:作家,中国文化者。生长于鲁南,现居于重庆。撰有《胡兰成:人如》《吴芳吉年谱》《闲情与遐思》,整理、注疏《孟子》《李延平集》,编有中外诗选《绝妙好诗二百首》。

  去年夏天,我到徐州,访华夏传统文化学校,与负责教务的李玉云女士长聊两三个小时。问及学校所开课程,惊讶的是,竟没有教《论语》。李女士说,《论语》近禅,无可无不可之处甚多,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初听不以为然,而后细思,又觉得有道理。读书如服药,每个人受病不同,所读之书亦应有异,所谓标准教科书,不过是划一的无奈。譬如近年流行读诵《规》,其奠定基础自有作用,但若视为包治百病的良药,则未免太高估。一个孩子原本拘谨内向,再让他背《规》这样强调规矩和礼数的书,岂非加重负担,为人师者又何忍?须知,经典不是负担,不是禁忌,而是智慧,是,是和发展的垫脚石。

  《论语》为语录体,是孔子在不同情境与、时人的谈话录。话语是敞开的,也是不确定的,加之华夏文化的虚虚实实,《论语》遂游移于“有”和“无”之间、“实”与“虚”之际,真要读懂,确非易事。

  孔子之时,礼崩乐坏,无法。以孔子之才智,做一个纵横捭阖之士,顺人主之情,说国主以利,他老人家怎会落到“累累若丧家之狗”的狼狈地步?偏要说个“仁”字,这难道是孟子所赞的“圣之时者”?“圣之时者”不应该是“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的变通与灵活吗?依今日成的标准衡量孔子,他大概也比不过王阳明、曾国藩,无他,夫子没能建立事功。

  不愿投机,不做投机主义者,这是所有伟大人物的共通处。投机主义者往往“趋时”,容易得到时代的和赞赏,但没有面对历史的。

  春秋,人主欲求无非土地和人口,而孔子的对策却是“仁者爱人”,真是南辕北辙,不见用于亦在情理中。

  但孔子是历史的知己。他五十而知,此为何?为天地立心,为华夏文化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开出礼乐文明的人景。他知道,自己将为这个时代所不容,但可以超越时代,直接与天地、历史相贯通。

  孔子殁后近三百年,不学无文的汉天子刘邦以“太牢”之祭拜孔庙,自此夫子之学得到历史承认。刘邦生在沛地,有楚风的浸润,但亦有鲁文化影响,沛地离曲阜不过一百五十公里。刘邦讨厌儒生,但对百姓爱之以“仁”,对诸将用之以“义”,对张良待之以“礼”,真如《论语》所言,其人“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孔子的“知”,是知历史之大势,也是对进行历史定位。时已知,位已定,心自然安定,如在晨雾中渐渐显露出清晰的标,此时,我只需踏上我应走的。

  孔子有过挫折,有败,但仍爱悦这,仍确信礼乐文明必将生发出华夏文化的灿美之花。这是夫子的“中”,智者的无情绪和仁者的当下安然。

  受阻,不无失意,随口发句牢骚:“大道不行,我想坐船到海外,子或许能跟我去吧?”子听说,很高兴。孔子却说:“仲由比我有勇气,他是可以跟我去,可去哪里找做船的大木头呢?”

  这是孔子幽默和达观,他不过发发牢骚,想出国,但没船可坐呀——其实我哪里也不想去,我之就在此地、此时。

  孔子回应了对他的,“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摇动中华灵命的木铎,接续微弱的道脉,迷狂的时代,声动天地,响应。

  正是了“时”,确定了“位”,触得了“中”,孔子才能“应”与历史之机,承担起自己的。也正因如此,孔子才是自在的,“不忘其忧,不改其乐”,始终意兴扬扬,把失意的叹息变成删定诗书的动力,把周游列国的颠簸变成行为艺术的张扬与美感。

  一旦证得“时位中应”的精义,在孔子那里,没有失败,没有,只有怀抱未来的洒然与豁达,他相信,历史的大信正在徐徐展开,犹如冰雪消融之际,春风吹过沂水,荡起层层不绝的涟漪……(此为《闻风相悦读》第一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