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饮食文化  传统文化

走进博物馆 大文化 玩转大作文

  • 来源:互联网
  • |
  • 2018-07-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说起博物馆大家并不陌生。如何利用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呢?本文作者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指出,在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之前,老师和家长还需要思考三个问题,即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提到博物馆,大家都不陌生,那是一个搜集、保管、研究、陈列、展览有关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科学和技术等方面的文物或标本的机构,是一个集专业与大成之所在。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全国有各类博物馆2900多座,仅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就有近10座。五千年不间断的文化脉络,光耀的悠久历史,惠泽世界的灿烂文明,有的是稀世瑰宝,到处是文化传承,并且是我们自己所创,并非巧取豪夺而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纵观世界历史,一个王朝的崛起,背后必定是文化的复兴与大繁荣。

  习总在国内外诸多重要场合,屡屡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文化发展。

  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有责任投入更多精力,创新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去学习历史、文明、传承文化,树立起坚定而深沉的文化自信。

  其中,围绕参观博物馆来进行探讨、研究,练笔成文,无论对现实的作文训练,还是对将来的文化积累,都是有大裨益的事。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化浸染,我们要讲述精彩故事,成就隽永文章,绝非难事,关键是我们要找对方法。

  去年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通过挖掘国宝的前世传奇,再联系国宝的与继承,为我们讲述一个个瑰丽鲜活的文化故事,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博物馆为题材的作文范本。

  为什么,也就是行动的目的,是动机。比如为了更加了解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为了欣赏古代优秀的书画作品,为了了解五大名窑的瓷器特点,为了厘清某一事物的演进过程等等,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或相对了解较多的领域作为参观目标,把完成自己的学习研究计划为目的。明确的目的,能够使我们有的放矢,避免漫无目标的东游西逛。

  做什么,是解决“为什么” 的途径选择,是结果。比如我们选择到博物馆参观展览,选择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选择网络平台搜索信息,选择专业人士咨询学习等等,找出并选择自己完成结果的途径与方式。

  怎么做,是“做什么”的具体实施与分解,是过程。比如我们参观博物馆、写作文,就要事前做攻略,事中做记录,事后做总结。

  事前,利用我们已掌握的知识,再通过网络、图书等渠道,针对“为什么”选定的目标,准备前期资料,制定参观计划,梳理关注重点。 可以通过网上博物馆,率先进行浏览,掌握博物馆的大致情况,包括地理、建成年代、设计风格、馆藏布局、镇馆之宝、近期特展等信息,选定一个或几个领域,着手收集相关资料,并重点了解馆藏情况。

  其中,到图书馆查阅文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比于电脑、手机,我们可以透过冰冷的屏幕,回归文字和图像的本源,感受纸张和笔墨温度,甚至可以通过嗅觉,体会那淡淡的书香。

  其实,图书馆本来就是一个图文博物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组合,必将带来积极的效果和丰硕的收获。

  如在上海博物馆中,可选择青铜器中的商鞅方升、大克鼎,瓷器中的越窑青釉海棠式碗、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书法作品中的《上虞贴》、《鸭头丸贴》等代表文物,作为重点线索,查阅整理关于他们的历史年代、流传过程、文化价值,提前作足功课。也可选择喜欢的某些细节作为切入点,如有趣的古代神兽,古人的服饰特点等。总之,有众多可供选择的点和线,作为我们的关注重点。

  事中,按照事前准备的线、问题去参观浏览,落实参观计划。 由于受专业水平所限,认真聆听专业常必要的,并对自己关心的问题做好记录。通过近距离的感受文物的体积、质地和其他细节,细化对文物的直观感觉。

  如青铜器中的商鞅方升,要注意它的形制、用途与出土地点; 大克鼎要关注它的铭文及传承的故事。瓷器中海棠式碗要关注它的窑口与青釉色彩;雍正粉彩要关注它的纹饰与工艺过程。

  书法作品要关注它的书体与用印等。至于古代神兽和古人服饰,就需要更多的日常积累与细致观察。如建筑物屋脊吞檐的螭吻、门前威严雄踞的豼貅、门上铺首衔环的椒图,殿前负重驮碑的赑屃,青铜器上张口瞠目的饕餮,香炉上吞烟吐雾的狻猊,等等。

  观察古人服饰,就要注意弄懂何为衣?何为裳?为何汉族衣襟为右衽、游牧民族多左衽?屐、履、靴有何区别、又是如何演变等。总之,我们要带着任务去观察、去探索,体验考古发掘的乐趣。必要时要重复浏览、反复推敲,以达成我们的参观目的。

  事后,是我们总结、归纳、联想、的阶段。通过参观游览,哪些问题解决了?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哪些结果验证了我们的 判断? 哪些事实否定了我们的推测?都要进行总结、梳理。在具备了一定的脉络与更深认识的基础上,展开对文物外延及影响的联想,从物质表面上升到内涵。

  如通过商鞅方升,能联想到商鞅变法,想到秦始皇“一朝灭六国,功业盖苍茫”,想到秦国统一钱币、文字、度量衡的千秋伟业,想到中华民族的不朽功迹。通过大克鼎,能够加深对“国之重器”和 “鼎定中原”等众多与“鼎”有关成语的理解,通过大克鼎的、传承故事,还将为潘氏家族及无数仁人志士抵御日寇、国宝的民族所。

  通过瓷器中的天青色彩,体会“雨过天青云”的绝妙,通过雍正粉彩瓶的蝙蝠与寿桃图案,想到更多的吉祥纹饰,通过“中国”与“瓷器”的英文单词相同,感受瓷器之对于我国之影响与意义。

  通过王羲之的《上虞贴》与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很容易 想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想到“入木三份”、“墨池”和“十八缸水”的勤奋与,更该想到汉字之对中华文明传承之的重要性。

  “龙生九子”与众多古代神兽,则体现了我国古代先民对自然之、对生活之热爱。古人服饰之变化,则体现了农耕与游牧民族的斗争与融合,反映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包容与吸收。

  总之,透过现象看本质,超越物质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文章的艺术层次。

  几千年的文明基因已融入我们的骨骼、渗进我们的血脉、贯穿于我们的。在当今社会的日常生活中,中华文化印记随处可见,时时处处着中华儿女和世界。先祖留下来的姓氏,炎黄子孙的汉唐气质,书桌上的笔墨纸砚,书架上的经史子集,和而不同的治世哲学,世界瞩目的中医中药。我们要学习,我们要传承,我们要发扬,我们要自信。

  如此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优良的传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和艺术宝库。老师和家长要学生完成一篇参观博物馆及传统文化的作文,实在是不成问题。

  只需按照上文提到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尊重学生选择,树立学生信心。选择的参观目标是不是镇馆之宝不重要,是不是精品代表不重要,重要的是观察视角和提炼,以点带面、以小见大。通过重点细节的描述,加之合乎逻辑的联想与真情实感的融注,成就一篇隽永好文,必定是信手拈来、水到渠成。

  2006年底,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一部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电影将博物馆中的史前生物、古代战士、原始部落、野生动物标本全部复活,通过主人公赖瑞与蜡像复活的美国第 26 届总统罗斯福为人物主线,讲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幻故事。

  如果将这个故事 题材放到我们中国的博物馆,那将会有讲不完的故事,演不尽的细节。 就人物线索方面,仅秦皇汉武、唐宋祖就可以排个大型长篇连续剧,足够人们看上几年了。壮美的历史画卷刚刚展开,正在等我们娓娓道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