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美食养生  食疗养生

梦见别人请我吃饭电视纪录片《港珠澳大桥》“世纪工程”的礼赞魏蔚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7-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携手港珠澳大桥管理局、Discovery探索频道、广东广播电视台、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和珠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已在央视播出,这是一部具有标杆性意义的电视纪录片佳作。该片以昂扬的爱国主义激情和专业的创作态度与艺术探索,对港珠澳大桥这一创造了无数个第一的“世纪工程”做了浓墨重彩的展示与呈现,令人振奋,令人欣喜,令人鼓舞。

  《港珠澳大桥》的推出,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与国际传播意义。

  首先是政治意义。长期以来,不少西方舆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去打量与描绘中国,甚至“妖魔化”中国,对于中国的政治体制以及由特定的政治体制产生的经济、社会等诸多重大成就说三道四,尤其是对于具有重大原创意义的建设成就不仅视而不见,还予以种种妄议与猜测。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西方才能在前沿科技领域引领世界的潮流,而作为在技术和经济等领域相对落后的中国则不可能取得具有原创意义的超越西方的重大成就,如果出现了这些成就,那也一定是源自西方。西方舆论的这些说三道四不仅是从专业技术层面,更是从深层次的政治体制等方面所做的针对中国的偏见与否定。对此,尽管我们在众多领域不断回击着西方“妖魔化”中国的种种不实之辞,但仅仅靠唇枪舌剑有时难免“有气无力”,甚至令人憋气。大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将镜头聚焦于这一中国人自主原创的伟大工程,对它的建设进程予以了全景式的跟踪拍摄,以最真实的影像纪录,向世人展现出一个伟大的“世纪工程”从谋划到成功的艰辛过程。以此,该片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在这一领域非凡的聪明才智和过人能力,更从政治的高度印证了领导这一世纪工程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具有强大组织领导能力的中国各级政府令人惊异的能量。可以说,只有凭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这种强大的创造力、组织力和执行力,才能有港珠澳大桥这样彪炳史册的“世纪工程”。全篇并没有过多直接的讴歌与赞美之辞,完全是靠记录与展示工程本身的建设、组织、运作和实施,但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无与伦比的情怀与力量的高度认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其次是社会意义。该片将港珠澳大桥这一世纪工程的建设进程作为记录对象直接传递给观众,带来的无疑是人们对于港珠澳大桥这一真正的中国创造、中国制造的工程的骄傲与自豪。不论是在大海中人工岛的快速成岛、巨型桥梁节段的制造、运输吊装,还是海底隧道的设计、施工和安放,无一不展现出中国桥梁工程的建设者们了不起的才华、智慧、想象力与执行力。尤其是建设者们克服海洋与陆地的种种复杂地理环境,以诸多堪称世界第一的高水平工程标准,实现了了不起的中国创造、中国标准与中国制造。除了工程建设影像本身令人震撼的视听效果所带给观众的冲击,该片传递给社会更多的是让中国人焕发出强烈的民族自尊、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这对整个社会所带来的“正能量”是千言万语所不能替代的。

  再次是国际传播意义。以往我们的纪录片创作多是习惯性地以历史文化来展现中国的魅力。当然,以我们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作为题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厚资源。但是,历史的骄傲毕竟不能替代当下现实的印记,仅仅拿我们曾经的辉煌是无法全面塑造当今中国的国家与民族形象的。对于纪录片的国际传播来讲,除了做以使其能接受的历史文化题材,更要做正在发生的社会现实的记录来回应国际观众的关注。《港珠澳大桥》的推出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以重大工程这种社会现实题材作为记录对象进行国际传播,将产生更加直接有效的国际传播价值。

  从创作层面来看,《港珠澳大桥》选取的题材本身具有巨大的拍摄与制作难度。这不仅体现在拍摄大桥建设所要面临的复杂环境——包括海上拍摄、空中拍摄、水下拍摄等等,也体现在影像本身的单调与难度,此外,工程建设者们相对单调的生活状态或许也难以引起观众的兴趣。因此,缺少更丰富的内容及手段这是拍摄该片的先天劣势。但是,面对这样的难度,总导演闫东和他的团队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他们在纪录片创作方面的丰厚经验,动用多种表现元素与手段,尽可能地对相对单调枯燥的工程内容做了创造性、艺术性的演绎。

  一是将建设工程的记录与人物命运的展示与揭示相结合。在片中,无论是总工程师林鸣还是他的团队,甚至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建设者们,他们大多抛家舍业,或无法照顾老人,或如牛郎织女般长期夫妻分离,或与牵挂的孩子无法相聚。无论什么情形,该片都没有简单停留在工程本身的记录与呈现,而是将其与建设者们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的命运紧紧扣在一起。因此,港珠澳大桥与这些作为建设者的“人”的命运紧密相关,从而被赋予了独特的人格性内涵。

  二是将纪实性元素与表现性元素有机结合。在记录大桥建设的大量纪实性段落的基础上,该片善于抓住表现工程的关键节点,即建桥的一些突破点,如人工岛的快速成岛施工方法,如巨形桥梁节段的制造、运输、吊装以及隧道与人工岛的对接等等。在这些关键点出现的时刻,该片善于动用具有较强情感表现力的音乐和音效并通过影像本身的蒙太奇剪接,使得舒缓的纪实性影像与跳跃的表意与表情性影像张驰相间,形成富于感染力的叙事节奏。

  三是将建设进程与时空的跳跃相结合。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进程是平面的、顺序展开的,如果单纯靠这样的平缓叙述或许无法引起观众的兴趣与共鸣。因此,创作团队必须解决如何对这个相对单调的纪录性影像进行艺术性处理的问题。该片较多地采用历史性影像和异域性影像的穿插结合,在时间和空间上拉开跨度,产生陌生化效果。通过审美距离的获得,使纪实影像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从而创造出了较强的艺术张力。

  《港珠澳大桥》以其清新的记录语言,为我们的时代贡献了宝贵的“世纪工程”的影像纪录。更为可贵的是,该片以艺术性的呈现,焕发出令人充满骄傲、自豪、振奋与鼓舞的爱国主义激情,成为社会现实类、特别是工程技术类纪录片创作生产的又一新的标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