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四季饮食  春季饮食

现场直击|一家方舱医院是如何运转起来的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2-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现场直击|一家方舱医院是如何运转起来的

一次采访,多次被电话打断。2月22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一间办公室内,该院党委副书记、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院长孙晖表示,这两天终于可以在办公室睡几个小时了。右手侧的手台不时传来方舱内医务人员的对话,他侧耳倾听,却并不回复。

“管理有层级,如果干预多了,反而不好。”孙晖表示。2月5日晚,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开始接收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第一天收了640多人,第二天收了400多人,第三天收了200人。截至目前,这个方舱医院在武汉市累计收治患者最多,累计出院患者最多,现有核酸检测人员最多,并已经出现床等病人的情况。”

医院迅速运转起来了

2月初,为破解武汉新冠肺炎患者的“堰塞湖”难题,将轻症患者集中收治的方舱医院很快由提议转化为现实。一大批人临危受命,孙晖是其中一个。

36个小时内,孙晖的身份切换为全面负责方舱医院运转的总负责人,既要密切关注方舱改造,也要提出一系列流程、岗位、文书等制度,确保来自五湖四海的医务人员能够迅速明确职责、投入救治。

方舱内的医务人员一部分来自武汉协和医院,另一部分来自海南、山西、河南、广西等地,医院等级、专业、生活习惯不同,但初入方舱的感受却很一致:工作条件较差,院感防护设施匮乏,通信手段难以满足方舱内需要,甚至连厕所都没有。

第一次见到医疗队员时,孙晖首先是道歉:“请原谅,我不能征求大家的意见。在战时的状态下,只能采取武断的办法。大家觉得不对可以私下跟我说,根据现实予以流程再造,但不能拒不执行。”

几乎没有人发出抱怨,在“粗糙”的流程设计下迅速展开工作。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总住院医师、武汉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医师杨超回忆,第一天收治患者,在方舱里待了12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往返穿梭于各个医疗小组间,介绍身份、相互认识,回答各种关于工作流程的疑问,核实患者的基本信息。与此同时,病历书写、抗病毒对症治疗、中医药治疗、心理疏导贯穿其中,CT检查、核酸检测、血液生化检查也开足马力。

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

方舱医院的目标是集中医疗资源救治轻症患者,同时将重症及可能出现重症的患者及时筛选出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确保其获得对应的治疗。

尽管在轻症、重症的判定上有明确的国家标准,但很多患者直接由社区机构转送过来,在标准把握上存在差异,导致部分重症患者也被送到方舱。开舱第一天,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通过筛查,总计外送出了60多位重症患者。“其中一位,刚到救护车上就出现心脏骤停,立马进行了心肺复苏。”杨超说。

一些患者在方舱内病情出现变化,由轻症转为重症。对这些患者,方舱医院则要准备好重症监护和救治手段,保持跟舱外的沟通顺畅,及时将出现重症或可能出现重症的患者转送出去。在轻症患者当中,个别患者存在心理或精神上的情况,出现应激反应,影响了医疗秩序;还有患者患有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方舱医院难以解决。对此,也都要有相应的工作方案。

与此同时,一项项医疗流程从1.0版升级到2.0版、3.0版。比如,对CT的判读,不同的医生可能读出有差异的结果,要召集医疗小组长,统一标准,落实二级医生审核的制度。在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过程中,护目镜出现水雾会造成困难,要在统一书写要求、鼓励各显神通的同时,建立病区质量控制制度。在药品配送上,将方舱的信息系统连入武汉协和医院的信息系统,落实药师网络审核制度。

这些不断优化的工作指向了方舱内患者的精细化管理。“比如,一位有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史的患者,一开始用了布洛芬,效果不好。方舱内的值班医生经过与方舱外的临床药师沟通,对用药进行调整,较好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杨超表示。

实现了小社会的运作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的住院人数一度达到1539名,到了2月23日,已经下降到1400人左右。其中,800多名患者已经核酸检测阴性,其中很大一部分按照医生判断可以出院。在正常的医疗机构,这些患者经医生开出出院单后,即可办理手续回归家庭。但在方舱医院里,患者能否及时出院还受检查能力,以及舱外协同配合的影响。

“患者出院需经肺部影像学检测,显示炎症明显吸收。”杨超表示,由于CT检查能力有限,存在患者排队等待的情况。“我们会尽量优先考虑那些已经明显可以出院的患者,由此缩短他们在方舱内的时间。”

就算患者顺利完成了CT检查、相隔1天的两次核酸检测,也须等待方舱医院与社区的对接。对某些确诊病人多、人力有限的社区而言,按照要求及时派出车辆前来接人并送往隔离点继续隔离14天,并不容易做到。

“这就像计划经济时代,要先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急需的患者身上。”孙晖在管理方舱医院的过程中,也找到了社区管理的感觉。“方舱内建立了医患党支部、志愿者团队,与医务人员一起实现了小社会的运作,在厕所管理、垃圾清扫、饮食发放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健康报首席记者 叶龙杰 特约记者 涂晓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