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四季饮食  春季饮食

生物制药产业面临成长的烦恼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2-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 世纪80 年代起步,历经2005 年~2015 年10 年的蛰伏,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终于迎来了暴发式增长,让更多人看到了生物制药产业的广阔蓝海。

药品安全合作联盟(PSM )近日发布的《中国抗体药产业健康发展报告》,毫不吝啬地将溢美之词赋予生物制药产业,并将其视为我国实现关键技术创新的突破口。

然而,在高速增长的背后,我国生物制药也面临着产业成长期特有的挑战。

生物制药突起

2012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生物制药及其技术的重要性上升到新的高度。2015年,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将生物医药视为重点突破发展领域,再加上医保和药品政策的助推,给生物制药产业插上了腾飞的双翼。

《报告》显示,2014 年~2019 年,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市场规模从1167 亿元增长至3172 亿元,占全球市场的16% ,年均增速22% ,超过8.8% 的全球同期增速。

医药产业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而生物制药还有研发技术与生产程序门槛高这一特点。

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的生物制药企业大多由海归专家创立而成,主打产品也以生物类似药为主。因在肿瘤领域的出色表现,抗体类生物类似药尤为炙手可热。

《报告》从侧面反映了这一现状:生物类似药年均增速保持高位,预计未来3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60% ,到2023 年,市场规模将增至200 亿元。

研发管线拥堵

《报告》显示,2019 年,我国生物制品(包含生物类似药)研发管线总数高达391 ,位居全球第一。其中,生物类似药251 个,占比64% 。

“从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较成熟的国际水平来看,除我国外,多数国家生物类似物在生物制品占比不超过53% ,而我国明显高于该水平。”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 )执行总裁康韦表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研发管线拥堵。例如,在研抗体类生物类似药的靶点主要集中在CD20 、EFGR 、VEGF 和TNF 等,涉及包括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等50 种原研药。其中,针对利妥昔单抗,就有10 余家企业在开展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呈现出“高总量、同质化”的特征。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创新能力仍旧不足。中国生物技术协会秘书长朱斐认为,我国在核心技术(如细胞培养、纯化工艺等)和人才能力等方面仍有待提升,面临着依赖进口、成本高启、产能受限等多重压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制度研究室主任顾雪非指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建设和政策优化双轮驱动。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处在成长期,需要政策予以支持。”他表示,产业需加强人才资金保障,构建研发创新能力、质量保障能力、成本优化能力和产品供给能力;政府需注重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保障临床安全和保持良好发展预期,注重推进创新发展政策、质量安全政策和医保采购政策的完善优化。

带量采购待解

随着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工作的全面铺开,生物类似药即将带量采购的消息也甚嚣尘上。对此,国家医保局表示,在考虑生物类似药的相似性、企业产能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具体产品的临床可替代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可适时开展带量采购。

对此,业界有支持者,也有人呼吁,再给生物制药企业一点时间。朱斐表示,生物类似药与原研生物制品相似而不相同,因为生物制品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因人种而异,即使是同样功能的生物制品,本质上的蛋白质结构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生物制药仿制成品被称为生物类似药的原因所在。

另外,企业产能和供应链不够稳定,也制约着生物类似药的带量采购。康韦认为,在可替代性方面,全球也未达成一致。“目前,化学仿制药的带量采购采用一致性评价体系来筛选标的药物和企业。但因替代性未达成一致,生物类似药不能以同样的体系来进行筛选。”康韦说。

8月1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应证外推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提出,相似性评价的概念,就是指基于药学、非临床、临床比对研究结果进行的综合评价,用以确定候选药与参照药的整体相似性。

由此可见,前期准备工作已在悄然推进,生物类似药的带量采购必将到来。

专家们表示,因为我国的生物类似药上市不久,所积累的患者临床数据并不足以判断是否能完全取代原研生物药,所以,应先从生物类似药的医保支付价格标准的制订起步,并积累相关的临床数据。同时,要建立比仿制药更加高标准、严要求的质量评定标准,严把生物类似药质量。

上海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强调:“医保采购政策须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保障用药安全,对合理用药、医保政策等与患者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予以充分重视,加强医保采购政策与药监、临床规范等政策的协同。”他表示,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须促进抗体药物在临床环节的规范使用,尤其针对已使用生物制品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中途换药可能导致的风险。建议针对生物制药采购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以求通过科学的采购政策,实现患者用药安全、医保控费和产业发展的三赢局面。

文: 王天鹅

编辑:于梦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