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健康饮食

搜狐名医 | 重症医学科周华:我是这样从死亡线上往回抢人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3-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搜狐名医 | 重症医学科周华:我是这样从死亡线上往回抢人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编辑 | 袁月

1月27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11名医护人员随北京市属医院援鄂医疗队出征。周华是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虽然名字里有个华字,但她本人却是那么朴实无华。驰援武汉,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疫情严峻,刻不容缓,我前往武汉支援,将牢记医生职责,努力工作,完成任务。”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支援的1个月时间里,这位具有丰富危重症患者抢救经验的重症医学人,一直在从死亡线上往回抢人。

充分利用“俯卧位”治疗缓解呼吸困难

虽然已有25年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工作经验,周华第一次走进隔离病房,仍然被现实的场景震惊了。“病毒传染性很强,严密防护的医护人员也有可能被感染;病情进展得很快,有的患者白天检查状况还好,晚上就喘憋得需要紧急抢救。”周华说。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当新冠病毒侵入肺部,大量的炎性渗出物质占据了肺泡及小气道,造成低氧血症,患者喘不上来气,用力呼吸导致耗氧量进一步增加,憋到口唇发绀,潜在多器官受损。周华和同事们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准确掌握时机,在关键时刻利用无创呼吸机、高流量鼻塞、有创呼吸机等等设备,为患者提供氧疗,缓解患者症状。长期的精神紧绷状态下,周华常在半夜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看工作群里的动态,了解哪位重症患者做了什么抢救。

每班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周华要穿着防护服为近50名患者查房。通过细致观察和分析,她结合病例特点总结出了充分利用“俯卧位”改善氧饱和的方法。“多数肺部CT表现的是下肺低垂部位渗出增加,下肺通气比上肺差一些,从合理的通气/血流比来说,俯卧位可以改善原来低垂部位的通气,以此改善氧和。”

但对于重症患者,喘气尚且费劲,又何况翻身呢。病区里一个30出头的小伙子,刚入院就带上储氧面罩,流量打到最大,仍然胸闷憋气,连饭都没法吃。“试着趴过来,变成俯卧位,如果能够坚持,过半个小时,我再来为你测一下血氧。”在6天时间里,小伙子坚持着配合周华的治疗,果然病情有所好转,可以摘掉储氧面罩,改用鼻导管吸氧。在周华的指导与鼓励下,更多重症患者以这位小伙子为标杆,开始了早期自主俯卧位治疗。

与队友共同战斗让我欣慰

大学毕业后,周华就进入了重症医学科工作,“ICU里的患者,身体最难受、活动受限制、和家人分离,少有患者会对这里留下好印象。”这里对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往往意味着最后一道门,但在这样一个“费力不讨好”的科室里,她一干就是25年。“必须靠一个团队的工作,大家紧密配合,把患者从死亡线上往回拉”,这种团结一致的战斗力和获胜的成就感凝结成了周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在武汉的日子,周华感动于每位清华长庚医疗队员的乐观、朴实,没有抱怨,没有嫌弃,每个人都在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

一天,周华收到了友谊医院医疗组组长刘壮主任的微信,“您家的两位护士今天下午在8楼接诊插管的患者,技术熟练,脑子清楚,您带的兵确实出色。”看到这,周华的眼睛湿润了,她很欣慰与这样的队友共同战斗。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都是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和血液的高风险工作,“懂得奉献的医护才真正称得上白衣天使!”

每一位离世患者都让我决心更深一层

疫情是残酷的,病区里不断上演各种悲观离合。一位35岁的女患者和母亲一同入院,病情都很重。女患者病情刚有了点起色,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因为伤心过度病情加重进了ICU。每一位患者的离世,不仅对亲人,对同病房病友,对日夜奋战在病房的医护人员都是心理的冲击。

周华说:“我体会过家庭失去一个成员的感受。哪怕人在医院里抢救,也是一个完整的家。”作为一名老重症医学人,她快速地把这种冲击转化成了一股坚定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