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美食资讯  美食资讯

山西特色美食推荐(图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5-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天下面食,尽在三晋”,山西面食从远古今天,也从黄土高原全国,世界。山西面食,不仅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面食之外,山西还有很多特色的小吃。

  今天,记者请来了山西会馆的大厨刘师傅,专门给大家介绍几种山西传统的特色美食与小吃。

  刀削面在山西面食中名声最大,影响最广。它的特点是以刀功和削技的绝妙而被人称为飞刀削面。削面所用的刀是特制的瓦形刀,面要揉成一尺多长的筒状,削面时人站在锅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从上向下往锅里削。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来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儿跃”。

  山西刀削面特别讲究速度和造形。削面高手把面顶在头上,手中两把刀左右开弓,削出来的面似柳叶飞扬,落进三尺开外的锅里。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

  关于刀削面,刘师傅还给小编讲了一个故事。蒙古鞑靼人进驻中原建立元帝国的时候,为了巩固他们在中原的,各家各户的做饭用具都被收缴了,只给当地的人民每十户留下一把厨刀,不管是切菜还是做饭都得用一把刀,用完还要交给鞑靼人。由于用刀紧张,经常是锅已经开得叮当响了刀还没到,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家人见到块铁皮,尝试着用铁皮切面,尝试无果后又用铁皮砍,一片片的面叶落进锅里,吃起来异常地好吃,从此广为传颂,经过多年的发展才有了今天所吃到的刀削面。

  传说“龙须”是古代的赐名,可能因为这种拉面细如须发、不绝如缕的原因。由于抻面姿势优美,犹如交织在一起的龙须,入口香软可口,故而得此名。龙须面配料精细,制作讲究,其制作方法过去曾被认为是绝招,秘而不传。龙须面一般要拉到7扣以上,有的甚至可以拉至9扣。顷刻间,透过飘舞的干面粉,可见银丝缕缕,细可比毛发,点火即燃。

  一碗面就是一根面条,可以把面条拉到100米以外,师傅拿出一个不锈钢盆,里边盘着一圈圈粗如小指的面条,漂着一层黄澄澄的油。一手拉,一手放,在手臂的不断挥扬之间,粗面顷刻间拉成了细面,源源不绝,且不间断。

  山西忻州的做法最典型:将莜面加一倍开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如‘猫耳朵’似的筒状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做好后,挨个站立并排在笼内酷似蜂窝。然后像蒸馒头一样蒸熟,熟时即香味扑鼻,吃时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汤调和,使人闻之垂涎,胃口顿开,食之香醇异常,回味无穷。

  莜面栲栳栳,工艺讲究,成形美观与口感筋道完美结合,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美食,就连康熙朝拜五台山时,也以品此为人生快事。若论营养价值,微量元素含量高,可健脑醒目,还可降低现代“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因此,莜面栲栳栳被视为“太原十大面食之一”。

  剔尖又称拨鱼,也是山西面食之一。流行于山西榆次、太原一带的传统经典面食。因为是以富有弹性的竹筷剔出盘中面团而得名。剔出的面条短、两头尖、中间圆,形似小鱼,也叫“拨鱼”。剔尖白细光滑,软而有筋,浇上浇头,再配以调味作料,口感香滑,利于消化,食之十分可口。非常适合儿童及老年人食用。

  剔尖的关键在“剔”上,剔面的工具很重要,由于剔面工具不同,剔尖的种类很多。如用木匙、竹类筷或铁匙、铁尖筷剔制的称“剔类”;用大海碗、竹类筷剔制成的称“便类”;而用瓷盘、竹类筷剔制成的则称“转盘拨尖”等,花样繁多,各具特色。

  传统剔尖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快捷,但是外人往往很难掌握剔尖制作的要领,以至于剔尖这种非常有魅力的面食不如同为山西经典面食的刀削面那样传遍全国。

  太原传统的特色早餐头脑,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医学家傅山发明,为医用食品,对人体有着滋补作用,效果甚佳。它是太原市特有的一种名早点,为汤状食品。在一碗汤糊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莲菜,一条长山药。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具有滋补、活血功能。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除了头脑,还有“认一力”蒸饺、太谷饼、六味斋酱肉、闻喜煮饼、芮城麻片、太原羊杂碎汤、灌肠、高平烧豆腐、平阳泡泡糕等,都是值得一尝的美味小吃。

  “平遥的牛肉太谷饼,杏花村的汾酒顶有名”。这是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中的词句。醇香味美的平遥牛肉与芬芳四溢的汾酒均蜚声省内外。

  平遥牛肉是晋中地区平遥县的传统特产。据传,早在明代平遥牛肉已闻名遐迩。到了清代后期和年间,平遥牛肉已成为达官显贵宴客的必备之品。

  到30年代,平遥牛肉已远销、天津、西安等地。当时,每逢秋冬季节,各地行商纷至沓来,贩运牛肉,使平遥牛肉闻名北国。1956年在举办的全国食品名产展览会上,平遥牛肉被评为全国名产。远销朝鲜、蒙古、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国家,海外飘香。

  平遥一带有悠久的养牛历史。据平遥县志载,远在汉代,这里的民俗是“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当时养牛皆为耕田,只有无力劳作的老牛才能成为入口之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套制作老牛肉的独特经验。

  平遥牛肉的制作工艺也比较讲究。切肉时,一般根据季节和牛的部位,将全牛分割成16块到26块。然后,在肉块上划开数条刀花,揉进当地特产的硝盐;放入大缸之中后,加平遥城内井中的含碱水浸泡,再用牛胃蒙住缸口。浸泡时间因季节而异:夏季半个月,春秋1个月,冬天则2~3个月。

  浸泡好的牛肉,捞出用冷水洗净,放入特制的简式大锅中,加含有碱的井水和硝盐煮制,不何佐料,要求“水深要把肉漫到,汤沸锅心冒小泡。”且煮时不盖锅盖,以利肉中异味和水分的蒸发,煮8个小时后,压住火再焖4个小时便可捞出,其香味四溢,吃起来鲜美异常。一般每锅煮肉400公斤。

  这种牛肉,色泽红润,肉质鲜嫩。带油肉则红白分明,尤为好看;其味浓香扑鼻,绵软酥烂,十分可口;内含水分少,耐贮存,不变味,热天能保存1周以上,冬季可保存1个月。这种牛肉不切开味不大,切开后,香味十分浓郁,当地人卖牛肉,则让顾客先尝后买。

  平遥牛肉分肥牛肉和大膘肉。肥牛肉有肉有油,红白分明;大膘肉则肉多油少;但二者皆香美。一般地方都喜食小牛肉,而平遥一带的制作工艺表明:牛越老肉越香,肉的老嫩关键在腌煮技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