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饮食文化  传统文化

俄罗斯友人感受非遗文化: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更爱中国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4-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玛丽娜拿起一小块面团放置到磨具上,用双手感受面团的变化。(摄影 徐建彬)

  中国山东网讯4月26日讯(记者 徐子喻 ) 4月21日,来自俄罗斯的两位外国友人跟随中国山东网“Touch山东”外国友人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栏目来到周村烧饼博物馆,在烧饼师傅的指导下,不仅了解了周村烧饼历史文化,还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烧饼制作。

  参加体验的两位外国友人均为山东理工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玛丽娜和维佳都是来自俄罗斯,两个人学习的也都是汉语专业。

  走进周村烧饼博物馆,两位外国友人就被博物馆的建筑和装饰所吸引。从丰富翔实的图片、文字、雕塑、书法、绘画中,就如亲身经历周村烧饼的产生、传承、发展。

  “真正的周村烧饼薄如纸、芝麻香、落地即碎、入口有响。”,在周村烧饼博物馆内,一名正在揉面的师傅一边制作烧饼一边告诉。谈话间,制饼师傅将乒乓球大小的面团放在磨具上不停地旋转,转眼间,就变成了薄如蝉翼的饼坯,用手轻轻揭起后迅速往摊满芝麻的木盘内一蘸,随即反托在右手背上,直接贴在了温度达240℃高温的炉膛内。

  顷刻间,一张布满金灿芝麻的烧饼新鲜出炉。一连串的动作使在旁边学习的两位外国友人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师傅见状只得放慢速度手把手进行教学。

  “周村烧饼”不同于一般的烧饼,它需要经过配方、延展成型、着麻、贴饼、烘烤等多道工序,且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味道和口感多取自于手上功夫,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目前还没有发现可以替代手工制作周村烧饼的机器。

  听完烧饼师傅的后,玛丽娜拿起一小块面团放置到磨具上,用双手感受面团的变化。从面团到延展成型,是最难的一步。玛丽娜一边跟着老师念着制作要领,一边照着要领一步步进行,看着原本球形的面团慢慢变幻成一张张薄饼。玛丽娜的脸上泛出兴奋的表情。相比之下,维佳反而有点落后,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作品。

  “我是充满好奇心来这里体验的,以前只是超市见过周村烧饼,却没有自己亲自制作过。”维佳告诉记者,周村烧饼味道非常好,等到下次回国时他也想带一些回去,给他的家人品尝一下。他表示,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今天的体验活动收获颇丰。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版权或知识产权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