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饮食文化  传统文化

从“洋节热”传统文化的传承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6-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过“洋节”也契合了当代年轻人的心理: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他们或多或少会觉得身心疲备,因而需要找个机会放松和,借着过“洋节”的机会。可以“给自己放个假”找个借口“血拼”,在购物的过程中调整状态,建立自信,圣诞狂欢给他们提供了宣泄口;父亲节、母亲节给了他们向父母说“爱”的机会;情人节属于恋人;节则适用于所有想致谢的人:老师、朋友……总之年轻人在过“洋节”的时候,可以注入自己的独特内涵,从而张扬个性,回应内心世界的情感。“洋节热”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得益于人们思想的解放;经济条件也不容忽视,只有在中国大众的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生活相对的前提下,“洋节热”才能顺理成章地走进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中。

  “洋节”可以过,因为文化之间虽然差异很大,但总有共通处。问题是如果大部分人总是热衷于过“洋节”,对于传统节日却,那么,文化传承就有问题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而传统节日则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民族底蕴。无论如何,“民族文化之根”是不能的。同时,是不是需要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注入一些新元素,从而增加活力,这也是值得思考的。传统是不可或缺的,但传统不是完善的;传统是延续的,但传统不是固定不变的;传统既要经过接受,也要经过修改,发展、变化、充满了传统传延的过程,而且传统的传延更依赖于诠解,而诠释总是能反映着时代的新变化,包含着新的发展。

  在“洋节热”这个问题上,还要避免陷入极端的、狭隘的民族主义。不管哪一种文明都蕴含着人类的智慧,都值得去关注,去学习,要充分了解和借鉴各种文明的优秀;提倡自豪的东西,不一定要把基础建立在否定人家的优点上。中国文化的进步,需要外来文化的注入和砥砺。真正的中国文化传统就是“兼容并包,有容乃大”。中国文化应该在保持自己的特征的前提下,积极借鉴文化的优秀,才能使自己更加完善。正所谓:山不辞石,故其成为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