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饮食文化  传统文化

方志四川传统文化宋代石刻:安岳石刻

  • 来源:互联网
  • |
  • 2018-03-3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四川省安岳县广袤的山乡,石窟遍布69个乡镇,数量超过10万尊。这里有全国现存盛唐时期最完美的摩崖卧佛造像,有被誉为“最美”的毗卢洞水月,有多达40余万字的唐代刻经,还有全国最早且罕见的宋代《柳本尊十炼图》……在数量众多的造像中,除少数有敦朴、粗犷的魏晋之风外,大多呈体态丰满、雍容华贵的唐代风,以及精细华美、璎珞盖身的宋代风,蔚为壮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著名美学评论家王朝闻评价:安岳石刻“古、多、精、美”,令人惊叹!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称赞安岳水月像为“东方维纳斯”。

  唐末安史之乱后,陷入战乱的北方从此停止大型佛教石窟的开凿,在相对远离战乱的西南地区,川渝石窟却把中国成规模的开窟造像时代延续了五百年。这里,除了举世闻名的世界第一大佛、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乐山大佛,除了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当属安岳石刻。

  安岳县,隶属资阳市,位于四川中部。2002年,安岳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石刻艺术之乡”。

  安岳石刻始于隋、兴于唐、续于五代、盛于两宋、延至明清、中华。现存唐、宋、明、清的摩崖石刻造像230处和40万字石刻,文物点多达91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多达10处,省级文物单位29处),全县69个乡镇无一没有石窟。

  安岳石刻的最大特点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规模宏大,艺术精湛。著名美学评论家王朝闻评价安岳石刻“古、多、精、美”,令人惊叹。更多学术界人士,安岳石刻在中国石窟艺术中享有上承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

  安岳卧佛院石刻《一切经论目序》等,是玄奘译经班子传下来的全国最早版本。

  安岳县石羊镇毗卢洞的水月像,被誉为“中国最美”。水月像高达3米,悬坐于峭岩石窟的莲台之上,背倚浮雕的紫竹,头戴富丽华贵的贴金宝冠,侧首低目、衣裙飘逸,是全国少有的北宋石刻艺术精品。水月不再以端庄严肃之态出现,坐在山岩蒲草之上的她一脚悬于莲台,一脚弯曲撑于台上,倍显风流潇洒之态。上世纪80年代,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来到安岳时,感叹这尊像就是“东方维纳斯”。

  柳本尊,佛教密第五代祖师。柳本尊的简历,从大足宝顶山的两方碑文中可简略得知。他于唐大九年出生于今乐山市,没有师传,独自行化,在今广汉、青白江一带建过道场,成为五代、宋时期四川密教祖师。不过,这个密教残肢毁体、施舍器官的极端苦修方式,与纯正密教方式相去甚远,“是地地道道的四川地方特色。”

  在这片崖壁上开凿的“十炼图”上,工匠们栩栩如生雕刻了炼指、立雪、炼踝、剜眼、割耳、炼顶、舍臂、炼阴、炼膝十种苛苦来密教义。两侧还刻有神态威严的执斧、仗剑的金刚。

  柳本尊十炼图在大足宝顶山也有相同内容的石刻,而竭其一生精力在宝顶山造像者,正是他的后继者、南宋淳熙年间的赵智凤。大足、安岳地区的川渝密教造像,也由此成为目前中国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系统的密教造像,是研究四川密和考证柳本尊生平的宝贵实物资料。

  安岳卧佛院释迦涅槃造像及说法图,位于安岳县城以北25公里八庙乡卧佛沟,造像依崖取势,雄伟大气,是全国惟一一尊左侧卧佛。卧佛身长23米,头长3米,肩宽3.1米,背北面南,头东脚西。头蓄螺髻,双耳垂上各戴一圆形绽花耳环,头垫扁形荷花枕,体态修长,身着袈裟,曲眉丰颐,慈祥端庄。

  卧佛头顶后方雕立一半身环眼力士,裸上体,左手攥拳,作状;腰间禅坐一,背弓,作侍候状;足裸前挺立一力士,威武雄健,作护卫状。全图雕刻精致,线条洗练,形象地展示出释迦牟涅槃时一切的情景。卧佛的上方,还有一组释迦牟尼涅槃前说法的造像,中坐释迦牟尼,两侧分两层侍立九、两、天龙八部,表情各异,既烘托出他们恭聆佛法的肃穆情景,又展现出护卫佛法的威严场面。整面崖壁所刻内容,场面宏大、内容丰富。

  在佛教石刻研究专家眼里,安岳石刻不仅艺术之美登峰造极,它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尤为珍贵。

  在安岳卧佛院,刻在15个洞窟中多达40余万字的石刻经典,是安岳石刻至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佛教考古研究所所长雷玉华曾耗时两年对其进行识读,“刻经字数超过40万字,如今还能识读的有34万多字。”这些,包括了大部的《妙法经》《大般涅槃经》等,以及小部的《佛说报父母恩重经》《大方便报恩经》《波罗密多心经》等。密密麻麻、工整刻于石壁之上,“既有写经体的规矩,又有行书的从容自如。”

  雷玉华说,唐末五代,中原和江南经过战乱,佛教经典殆尽。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还曾派人去日本等国求经,被认为中国已佛教无人。没想到的是,这些在中原毁于战乱的佛教经典,在偏居西南的四川,却被镌刻于崖壁之上。北宋建立后,很快就在蜀中刊刻大藏经经板,有的重新运回开封。

  安岳卧佛院的这批刻经,比北宋时期的经板更早。在其中一座窟内西壁,刻有《一切经论目序》,序中说此处刻经出自唐朝京城长安。另一处石窟中所刻的《佛说报父母恩重经》,是大足宝顶山巨型雕刻报父母恩内容的经典依据。此外,敦煌藏经洞也出土有这部经的写本,而它们都是唐代僧人的创造,并广泛流行于川渝地区。

  安岳石刻900多处文物点中,有10处(卧佛院、毗卢洞、华严洞、木门寺、千佛寨、茗山寺、孔雀洞、观、圆觉洞、铁)是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它们共同汇成了宋代石刻的一座。

  石羊镇箱盖山上,宽敞如室的华严洞里,华严三圣和两侧十雕刻得美轮美奂,造像所着衣饰生动得如水流淌。尤其造像头上的镂空饰花宝冠,身饰璎珞,更显身份尊贵。雷玉华说,大足宝顶的石刻皇冠就是圆觉洞,然而圆觉洞内布局、雕像造型,和安岳华严洞如出一辙,只是气势不及后者,且年代更晚。由此可见,安岳华严洞或许是大足圆觉洞凿刻的蓝本。

  在安岳,还能看到少见的释、道、儒三教合一的造像。在华严洞旁的大般若洞,正壁主像释迦牟尼佛头着螺发、神态安祥。佛像后壁,却有两龛李耳和孔子的浮雕塑像。

  洞顶刻有一个直径为2.2米的“人丫”字,现该字尚无令人信服的注音和释义。在当地人中间曾这样流传一句话:“两个人字颠,认到了你就是活神仙”,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顶新乡虎头山巅,茗山寺森列的佛像周缀于绝壁之上。这里的造像以气势宏伟著称,雕刻于北宋的造像有8尊高达六七米,其中文殊左手托外伸1.5米,书和手的重量上千斤。这个重量全靠高2.2米的垂地袈裟支撑,古代的工匠将力学与美学完美结合,才有了造像的历经千年不毁。

  在安岳县城的圆觉洞,已是国家4景区。这里现存窟龛103个,造像1933躯,唐、五代、宋时期作品居多,以释迦、净瓶、手三尊6米多高的大像最为壮观。圆觉洞以造有十二圆觉而得名。此外,圆觉洞景区内有三尊7米高的“三圣”石像(“三圣”是三个地位最高的神,即佛、、组合而成),在其他地方,三圣是合龛为一,而这里却是分龛雕刻。这是安岳石窟的独特之处。

  在四川偏僻的山乡,为何深藏着这片?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佛教考古研究所所长雷玉华说,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艺术的历史长卷便在巴山蜀水的悬崖峭壁上徐徐展开。晚唐以降,安史之乱令北方大规模的开窟造像活动渐渐衰落。然而随着唐玄入川避难,大批工匠和艺术家随之而来,大唐帝国的佛教艺术在巴蜀得以续存。到了北宋、中原,中原地区高水平的艺术家再度南下,巴蜀石窟与摩崖造像的开凿于是绵延不止,日益繁盛,书写了中国晚期石窟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不仅如此,由唐至宋,川渝地区还是中国惟一连续不断开凿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的地区,也是佛教经典保存最完整的区域。同时,这里聚集了大量来自唐代京城的佛教高僧和画家,川渝地区实际上成了中国的佛教中心。也正是在此期间,中国的儒释道在思想上完成其结合过程,安岳石刻的难能可贵之处,便是在用造像和镌刻典籍的方式,定格了历史。佛教的化、地方化,也成为其石刻艺术最大的特色。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根据《安岳石刻十万 期待惊艳十方》(作者:四川日报记者吴晓铃,2018年3月23日《四川日报》第13版)、《这处距成都两小时车程的山乡 再不去就晚了》(美丽柠都百家号)等文献资料整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