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饮食文化  饮食礼仪

中国礼仪文化:仫佬族的日常习俗礼仪文化和饮食礼仪文化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3-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山区,90%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多自称“木冷”,即“伶人”,晋代便有“僚人”的记载见于文献,唐宋以后“僚人”、“伶人”在史籍中则更多出现,直至清代才有“姆佬”之名,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仫佬族人民的意愿统称仫佬族。下面就跟随小编从日常习俗、饮食文化、等方面。谈谈仫佬族民族礼仪文化特色吧!

  仫佬族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他们没有本族文字,通用汉文,过去、佛教。居住房屋多为砖墙、瓦顶、矮楼建筑。无论是在平地或是斜坡上,房基都要修成高出地面30~60厘米的地台,墙基以火砖砌成。人住底层,楼上是仓房。居民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地炉取暖做饭,地炉建于堂屋内大门两侧或厨房中,这种修建方式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仫佬族把生孩子当作大喜事。新嫁娘一怀孕就要向母亲报喜,未来的婆立即动手给将出世的孩子绣背带,以备将来背孩子用。孩子一出生亲家便派人到外婆家报喜。

  外婆便挑着早已准备好的礼品前去贺喜。礼物有鸡(生男孩送母鸡,生女孩送公鸡)、绣花背带、花布、甜米酒、红糖、鸡蛋等。月子里,产妇自然要受到照顾,她要独居卧室,单独吃富有营养品,还要举行喝姜酒仪式。过了月子,妈妈要撑着伞背着孩子到田间转悠,谓之“游田峒”。背孩子的背带里还塞有书本,预祝孩子长大后勤劳好学、才智超群。尔后,背孩子到集市上去买葱买蒜,期望孩子长大后聪明能干、能说会算,最后,母亲背孩子到外婆家与外婆、舅舅、舅妈等“见面”。这个过程就是给孩子做满月的过程。

  仫佬族大都习惯日食三餐,早餐为粥,午餐食用早餐留下的吃米饭和比较丰富的菜肴 粥,晚餐农忙季节一般都是早餐吃粥,午餐和晚餐为饭。红薯是仫佬族的主要辅助粮之一,黄豆平时都经炒、煮后吃,节日和婚丧大事时用来制作豆腐。每年秋天,家家都要做二十至三十斤的豆酱,用以佐粥。仫佬族喜欢冷食,饭菜煮熟之后晾凉了才吃,一餐吃不完,下餐再吃也不用再加热。平时都喝生水。他们烹调肉类习惯于“白余”,即把大块猪肉或宰净的整个鸡鸭放入水中白煮,然后切成小块,食用时再加盐或蘸盐水。鱼类多用油煎,牛肉常作单炒。在口味上,他们喜欢酸辣,家家备有酸坛腌制各种腌菜,民间早、中两餐只用酸辣小菜佐饭,蔬菜习惯先用水煮,再加油盐。当地特产煤砂罐376是仫佬族特有的烧饭、烧菜、烧茶的炊具。

  好了,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们喜欢小编的文章就给小编点个关注吧!小编每天都会及时更新文章,我们下期再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