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饮食文化  饮食礼仪

静安区和田中学打破课堂边界、丰富课堂内容

  • 来源:互联网
  • |
  • 2018-07-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客观地讲,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始终存在差异。和田中学的老师认为,这种差异不是缺点,而是学生的特点,是丰富教育教学方式的一种资源,更是开展针对性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

  在“撤二建一”后的静安区,家长们都知晓新上镶嵌着一块“和田美玉”,指的正是始建于1954年的“上海市新优质学校”和田中学。

  而在八年前,和田中学还只是一块“璞玉”,中考时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升入普通高中;近两年来,和田中学中考合格率达到100%,普通高中录取率提升至近80%。

  和田中学的改变,首先体现在课堂:打破课堂边界,丰富课堂内容。针对不同孩子的学习情况,精细落实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力求“让每个孩子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

  学习只能发生在学校里吗?课堂的边界究竟应该如何定义?这两个问题一直在校长盛毓的脑海里打转。遵循着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和田中学的课堂边界慢慢变得广阔起来。

  语文阅读课走进图书馆,科学课走进节能馆,体育课进入武术馆,美术课堂也搬进了中华艺术宫……每一学期,和田中学的学生都有多次机会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场馆。原本形式单一的课堂,开始变得丰富、有趣起来。

  上学期,美术教师李佳颐带领六年级和七年级学生走进中华艺术宫,面对名家画作、雕塑作品,李佳颐将创作背景娓娓道来。大队员、历史教师李小燕曾经在上海博物馆做过五年志愿员,当讲到《商周时期的文化瑰宝———青铜器》一课时,她把课堂搬到了上海博物馆。

  “课本上原本看似遥远、的文字,一下子转变为眼前鲜活的展陈实物,符合初中生喜欢体验的学习规律。”李小燕认为,在传统课堂,学生多为被动接受知识,一旦走进博物馆、美术馆,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就变成了知识的探索者。“带着问题走进场馆,让学生们沉浸在特定情境中,利用他们自己架构的知识框架解决现实问题,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马佳妮是李小燕班上的学生,平日里默默无闻的她却在博物馆展示出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博物馆上课之后,马佳妮便开始主动阅读大量历史书籍,两次在上海博物馆的征文比赛和知识竞赛中获。

  为了让新生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节奏,和田中学开发出一套系统的“小升初衔接课程”。即将升入初一年级的万文悦回忆说,在入校之前的那个暑假,她曾和家人三次来到学校参加“校园日”活动:第一次是了解学校丰富的拓展课程;第二次是接触各学科的教师,听他们讲述初中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第三次就更有趣了,就是在教室里跟着班主任做游戏,大家在游戏过程中结交了新的小伙伴。

  客观地讲,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始终存在差异。和田中学的老师认为,这种差异不是缺点,而是学生的特点,是丰富教育教学方式的一种资源,更是开展针对性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

  每天早晨,数学教师、预备年级组长沈敏峰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学生的“获惑本”。按照他的要求,全班同学要在前一天放学后对全天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把一天的收获和疑惑分别写在笔记本上。按照孩子们写在“获惑本”上的内容,沈敏峰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解答学生的疑惑,并根据反馈情况不断调整授课内容。沈敏峰说,为的就是能让每个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

  在张涵瑜母亲眼中,升入初中两年来,孩子最大的变化就是能从课堂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兴趣。张涵瑜的英语基础原本比较薄弱,在得知她喜欢唱歌后,英语老师便鼓励她学唱英文歌曲。万文悦也提到,英语课上讲到美国饮食文化时,老师会带着大家到学校的烘焙室动手学做西点。“这样有趣的英语课我特别喜欢,一年来我的英语成绩提高了20多分,现在还担任了班级英语课代表呢!”万文悦说。

  盛毓始终相信,一所学校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教授知识,努力创造一个鼓励孩子乐学善思、拓展能力、适应社会的学习,实现必备能力提升和关键品格的塑造,才是更重要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