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饮食文化  饮食礼仪

西方人对中国食物“又爱又恨”的感觉都被这个英国女孩写出来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18-11-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怎么可以吃兔兔?兔兔那么可爱!”英国女孩扶霞·邓洛普(FuchsiaDunlop)感受到这句源自电影《撒娇的女人最好命》的娇嗔,比女主角在电影里要早足足20年--1994年,扶霞作为留学生来到位于成都的四川大学留学一年。她的一段“冒险”也就此展开……

  说这本《鱼翅与花椒》是英国妹子扶霞·邓洛普(FuchsiaDunlop)写出来的并不准确,更精准地描述应该是,这是她“用嘴吃出来”的。

  扶霞.邓洛普在长大,20世纪90年代来中国之前,她就在剑桥大学取得了英国文学学士学位,后来又在伦敦亚非学院以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获得了中国研究硕士学位。1994年,扶霞拿到了英国文化协会学金补助后,来到四川大学就读一年。

  在这之前,扶霞形容自己从一开始就“发誓不论人家请她吃什么,不管那食物有多么古怪,她一律来者不拒”,但她也了文化不同带来的强烈冲击。在《鱼翅与花椒》一书中,她回忆起在成都的经历:

  “我到成都不久,一位浑身闪烁着母性的中年妇女邀请我去她的兔肉餐馆吃午饭,在那里我了最严重的‘文化冲击’……一进门,我们午饭的主要食材还在屋子角落里吃着莴笋叶子,小嘴儿快速地动着,可爱极了。”

  但很快她就目击了“一幕”。那天她在厨房旁观看到的是“兔兔之死--打兔头,使其晕厥。将后腿绑好,倒挂。割喉。立刻剥皮。拿切肉刀使劲砍成小块。”扶霞说,“我还没从刚才看到的一幕中回过神来,就被带进餐厅,面前摆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烧兔肉。我一点也不想吃。但是李嬢嬢带着强烈的自豪期待地望着我,那恳切中充满了热心与,我只好动了筷子。”

  对外国人而言,吃脑花也是一件有点超出他们想象的事。在扶霞笔下,自己吃脑花时的体验是这样的,“我心一横、眼一闭,张口就吃了。那口感像奶冻,柔软绵密,又有很丰富的层次,真是的。”

  出于对中国菜的喜爱,此后扶霞又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接受了三个月的专业厨师训练,成为该校第一位外国学生。

  她也来过重庆,并且尝试过夏天在江边吃火锅。“那是个闷热难耐的晚上……我们围着一口大锅坐下,锅里堆满了干辣椒,这种规模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我们拿筷子下到滚烫的红汤里。捞出来的每一块食物上都裹着亮闪闪的红油……一顿饭吃完,我辣得都要了:嘴巴火烧火燎、酥麻刺痛,浑身大汗淋漓。我感觉汗毛直竖,却又要被热气熔化,真分不清是痛苦还是愉悦。”

  过去几年来,这个能说会写中文的英国人曾多次往来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和绍兴等地,流连在各地厨间,与当地大厨,在湖边垂钓,深入采摘竹笋和野生蔬菜。

  2016年7月,扶霞的作品《鱼米之乡》与读者见面,该书以食材简介和菜谱入手,向海外读者展现了口齿留香的江南美食。过去20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收集菜谱与中餐美食文化,已有介绍包括川菜、湘菜在内的6部著作。显然,她并不满足于此,她的足迹逐渐在中国江南地区展开。

  “那些恋上江南的没有人愿意离开。”扶霞在书中写道,“精致的一餐在中国不只是味觉盛宴,也是色香味形气的综合感受,甚至是器皿的使用。正统的江南菜就很讲究视觉感官,比如配色。”

  欧洲人对于中国食物的印象,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马可·波罗。扶霞就此做了一番考证:

  “在这些最初的记录里,外国人就开始表达对中国菜的了……马可·波罗不无厌恶地写道,中国人喜欢吃蛇肉和狗肉。他还,有些地方会吃人肉。”19世纪,英国外科医生来华,吃饭小心翼翼地,他说“免得不知不觉就吃了条蚯蚓,或者啃着猫儿小小的骨头”。

  扶霞为此替中国人抱不平,她说,“面对这些充满意味的成见,中国人整体上保持了惊人的沉默……中国普通家庭常吃的饭菜也基本上就是主食、猪肉和蔬菜,根据地方的不同可能来个鱼或者海鲜。其实吃狗肉、驴鞭的人很少,从来没吃过的大有人在。”

  “我们之所以没能给予中国烹饪应有的认可,是因为烹调技术远不是味道二字可以概括的。如同其它艺术一样,烹调是一种文化对话,有着更丰富的外延。”

  从最初美食编辑,到“颠大勺的”,再到美食作家和烹饪咨询师,扶霞表示,中餐关注度也折射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变迁。在伦敦丽思酒店工作的华人经理李建勋(JasonLi)说,中餐在国外越来越受欢迎。“以前大家只知道粤菜和烤鸭,现在四川菜也喜欢,上海菜也喜欢,东北菜也能接受,外国人越来越喜欢中华美食了。”李建勋也评价扶霞“比见过的所有华人都更热爱中华美食”。

  《鱼翅与花椒》很好地向西方解释了并非显而易见的中国道理,也向中国读者了西方人眼中的中餐。2012年,梁文道点评此书时说,“了解西方人怎么菜,换一个眼光我们反而更能够看到自己菜色的特点。”

  2018年,《美食不美》节目中的几位亚裔美国人发问:“为什么我们总是要通过西方白人的视角(whitelense)来看待和评价我们的食物呢?”这本书也许是帮助我们进入这个问题的很好的途径。

  澎湃新闻,2018年7月25日,《:一本食物民族志,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餐》

  好奇心日报,2018年7月24日,《一个英国女孩去了中国,啥都吃了,后果呢?》

  上游新闻,2018年7月21日,《看这个英国妹子怎么形容大夏天在重庆江边吃火锅的感受》

  中国日报,2016年7月29日,《英国中餐女王:那些恋上中国江南的没有人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