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饮食文化  饮食礼仪

深观察|当下该从哪里恢复礼仪?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1-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最近因“抢方向盘”、乘客司机引发了多起刑事案件甚至是悲剧,这不仅是需要通过峻法、规范制度的法律议题,背后涉及的礼仪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如果说干预司机驾驶是犯罪的话,那么导致犯为的念头——乘客可以随意要求公交车停靠——则起于礼仪的缺失。

  提高素质,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只有形成社会共同认可的礼仪体系,才有可能填补这个缺失。编纂民,是的里程碑;建设中国的礼仪体系,同样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一步。目前,这种尝试遇到了两个瓶颈:对先秦礼仪体系的过度依赖,与传统学者对礼仪的抵触。

  这几年,一些久已废弃的文化传统得以发扬,祭祀和礼射是相对成功的案例。这些习俗是不是会重新融入人们的生活,还不得而知。但学者们也发现,祭礼和射礼虽是传统礼制的一部分,却鲜能指导现代生活中的日常礼仪。

  那么,如何建设一个完备的礼仪体系呢?《周礼》《仪礼》和《礼记》是最常用的依据。由于“三礼”各有侧重,论者往往从三部书中摭取材料。然而,“三礼”并不能代表一时一地的礼仪体系。勉强,也无法直接应用。就以餐桌礼仪为例。《礼记》的论述,是以先秦的饮食文化为背景的。我们需要通过它的只言片语,为今天的各种新食物,推断出礼貌的吃法。这种推断,不仅见仁见智,且不免叠床架屋之弊。

  不少学者希望,中国能有独特的礼仪体系,其心可嘉。可他们忽略了,多数现代礼仪并没有民族特色,而是一代代人,基于社会和礼貌的原则,对日常行为的规范。

  再如人行道上狭相逢,美国礼仪是各自朝右让步。那么,英国的车靠左开,是不是行人也朝左让步呢?BBC有专文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坦言,英国社会并没能形成让步的礼仪。

  所以说,礼仪是根据社会习俗有机形成的,而不可能借助某部久远的典籍,凭空创造。欧美礼仪,往往能直接应用于现代中国社会,有其历史原因。礼仪是随着社会发展的;欧美今天的礼仪,是他们的传统礼仪,对社会现代化的变迁逐步做出调整,而最终形成的。中国近几十年的现代化,正创造了相仿的社会。礼仪适用中国之处,当然值得借鉴。

  以什么方式建立中国的礼仪体系呢?国内一位德高望重的礼学家,曾在一次饭局上纠正敬酒者的礼仪。尽管纠正者是专家,这恐怕不是普及礼仪的好方法。在社交场合指出别人的疏失,会让人难堪,也把这种行为视为失礼。

  由于礼仪并无绝对的对错,一套规范的形成,需要社会的参与和辩论。《邮报》的礼仪专栏,以犀利幽默著称,几十年来回答读者的各种礼仪问题与发难,并集结成书。这是国内也可以胜任的工作。

  一些中国独有的文化形式,亟待创意性地融入现代生活。尺牍就是其中之一。传统的尺牍以文言为基础,仅仅翻印旧有的教材,必然曲高和寡。即便少数人能写得好,也读者寥寥,并不实用。日本前驻华参赞千叶明的《中国传统书信鉴赏与写作》,是少有的将尺牍应用于现代通信的尝试。

  恢复一些传统仪式,固然有其文化意义和观赏性,却无法直接改善日常生活的礼仪。因此,建设中国的礼仪体系,需要兼顾外来的经验和我们的习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