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饮食文化  饮食礼仪

领略古人餐饮器具之美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4-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春节,更是人们大快朵颐的重要节日。古人发明了很多不同类型的饮食器,或精美、或有趣、或实用。在我市的博物馆里,也有很多与“吃”有关的文物,咱一起来看看吧。

  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春节,更是人们大快朵颐的重要节日。古人发明了很多不同类型的饮食器,或精美、或有趣、或实用。在我市的博物馆里,也有很多与“吃”有关的文物,咱一起来看看吧。

  这只烤炉长20厘米,宽16.5厘米,高14厘米,长方形,底部有四只脚,两端有把手,与现代的烧烤炉外形差不多。有意思的是烤炉上架着两根“铁钎”,各穿了5只蝉,蝉眼、蝉翼虽经千年岁月腐蚀,仍清晰可辨。这件文物可以佐证汉代就流行烧烤,现收藏于老雒阳饮食文化博物馆。

  食盒是古代盛装食物用的竹木结构器具,始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这个食盒长77厘米,高93厘米,宽33厘米,是清代文物,也是国家文物。这个抬式大食盒为琵琶提梁,四周用乳钉镶嵌,两面分别绘有六郎挂帅和富贵牡丹彩绘,做工非常精美,现藏于老雒阳饮食文化博物馆。

  这个食盒直径50厘米,高62厘米,为手工木制圆形三层挑式食盒。竹制连体提梁,食盒上的彩漆山水、花鸟鱼虫写实传神。文物专家说,这个食盒是婚嫁贺寿的专用器,现藏于老雒阳饮食文化博物馆。

  这个食盒长57厘米,宽36厘米,高62厘米,是国家文物。从外观看,食盒分为两层,彩绘三个孩童在游山玩水,表情传神生动,底座的花纹雕刻精美。这个老式挑式漆器食盒为官宦人家内院送餐、春游踏青时使用的盛器,现藏于老雒阳饮食文化博物馆。

  明代中期,竹编越来越精巧,还和漆器等工艺结合起来,创作了不少上档次的竹编器皿。其中,“褐漆竹编圆盒”是官宦人家使用的一种典型的竹编圆盒。这个食盒直径40厘米,高30厘米,整体镂空,形制别致,是典型的仿明代褐漆竹编圆盒,现藏于老雒阳饮食文化博物馆。

  在中国古代,宴饮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吃饭喝酒,而是维系情感、表达礼仪的一种重要方式。偃师市高龙镇辛村出土的新莽壁画墓中的宴饮图,就给我们展现了2000年前的贵族宴饮场面,从中能窥见古代的诸多礼仪。画面分上下两层,其中上层有四个人物,分着紫袍、红袍,两两对饮,像是在猜拳行令。下层右下角绘两个人物,一侍女为一席地而坐的老妪端奉耳杯;左边有三人,只见穿紫红色长裙的女主人呈醉酒态,衣带宽松,醉眼朦胧,左右摇摆,不能自持,两边的仆人急忙殷勤相扶,逼真有趣。

  古人喜欢“以乐侑食”,宴饮壁画中出现歌舞表演场景不足为奇。画面正中为一男一女,翩翩起舞,六名乐伎分列左右两边。左下角的老者,正欣赏表演,一旁跪姿侍女地向老者递上耳杯;右下角的老者,箕踞在地上,右手高举像是正在为舞蹈者喝彩。

  这幅庖厨图展现古人宴饮中的主要食材。画面正中为庖厨,戴冠挽袖端坐在案前,左手按物,右手执刀,正在切割食物,两侧放置着两叠盛器和5个托盘。他身后的墙上悬挂着鱼、鳖、牛羊腿一类的肉食,前方的两名侍者手持托盘,正把食物端向主人和宾客。(洛阳日报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段跃辉 徐肖亮 文/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